【书院】卓培读书报告摘录


 

书香四月 | 孟宪承书院首届“梦阅读”领读者有话与你说

书香四月,世界阅读日,华东师大二〇一八阅读季,等你赴宴!小梦君将与来自孟宪承书院卓培读书会的十位同龄智者,引领我们继续此次智慧之行。

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知识产权。” 

每一位“梦阅读”领读人都带着自己精心挑选的一本书来赴宴,为我们展现藏在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快来加入这场知识的盛宴和铅字的狂欢吧。

  

2016级 历史专业 张珍瑜:

《明夷待访录》这本书中,黄宗羲对政治问题的考量与不少西方的学者和思想家的观点存在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他的思考的出发点和思考的路径,则又侧重于儒家的精神和思想,从现实角度对已经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同时,黄宗羲还针对当时所遇到的问题所进行的思考,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评述,而是深入其肌理结构进行分析,所以黄宗羲的思想成为经典,不被时代局限。

   

 

2017级 政治学专业 黄清源: 

黄宗羲先生是因复明不成,希望能够用著作方式为后世制定规范,因而写就了《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是亲自从明末乱世之中走过的,他是官场的清晰旁观者:其父身为东林党人,黄宗羲本人了解对官场的了解甚多。同时,黄宗羲也是时局的亲身参与者,还是活到最后的深刻反思者。黄先生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是对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继承。此外在这部书中,黄宗羲提出了他对于他理想中的政体的论述,在《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五篇中更提出了很多在当时颇为引人关注的命题。”

   

 

2017级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 王晶晶:

 

诗经如实地记载了西周至春秋中叶期间,社会各阶级人民的生活,将古时人们的生活习俗,礼仪规范等方面展示给了读者。服饰方面,《缁衣》告诉我们古时官员办公要穿黑色朝服。爱情方面,既有《关雎》《蒹葭》对于心上人的热烈追求,也有《将仲子》中对于爱情收到社会礼教约束,不自由的无奈,甚至有《氓》中女子离婚后的愤恨与无奈。诗经又被喻为西周社会的一面镜子,从诗经中我能读出许多类似的民俗传统。

除了民俗方面,研读诗经对我了解古代汉语的发音规律等有很大的帮助。随着历史的演变,许多汉字的读音都发生了变化,现在读来并不押韵的诗,在诗经创作的年代很可能是押韵的,这就可以引导我们去探索古音的发音与其演变规律。

  

 

 

2017级 政治学专业 王雅丽:

 

 《论语》全书以“为人”、“为学”、“为政”为主线,其中“为人”主要讲了“修己”、“孝悌”、“处事”、“交友”四个方面。而后三者又是对“修己”的细化,修己是追求君子的理性人格。在《论语》中,关于君子与小人之辨的名言不胜枚举。广为人知的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利,小人喻于利”、“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讲到君子的所处立场是为大众,小人所处的立场是为个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说君子文采和外表的和谐统一。 “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述了修己的目的。“三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则体现君子的独立品格,不屈从,坚守正义和仁德。

   

2017级 政治学专业 尤志杰:

 

《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教授通过他轻松的文字却描绘了一个骇人听闻的预言,甚至可以说是事实——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人类将会变成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被我们经常忽视却极为重大的课题。随着波兹曼教授的思路,我们可以从媒介的作用开始,深入地讨论分析这个问题。媒介即隐喻,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拥有强大的暗示力。媒介通过一种不为人知的方式,指导了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们貌似是通过媒介来掌握自然和自己,实际上却最后被媒介所控制。如钟表本是被用来划分时间的,现在却使得人们被拘役于时间,等等。

 

     

 

2015级 化学专业 彭文柔:

 

 

 

在《叩问课堂》这本书里,作者提到,随着课程从“教学论概念体制”向“课程论概念体制”改革,教师从“一本一纲”的教材执行这边变为了一个课程的开发者,教材的使用者。此外,作者还提到了怎样才能做到用教材教的相关办法。一是科学解读课程标准,二是深度研判考试标准、三是深入分析学习过程。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框架,在某方面来说对我们的教学是一种约束。但是,约束是为了帮助你更好的创新与开发新的课程。当然,创新的一定是在深刻了解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前提下,不然你所谓的创新只是脱离实际的妄想,是不能真正实践的。而深入分析学习过程则相当于是为你的创新提供的重要工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教育与培养。

   

 

2016级 生物科学专业 侯雅文:

在《我看乾隆盛世》这本书中,约翰·巴罗极尽其力描写了马戛尔尼访华使团在当时的所见所闻,其范围之广,涵盖了中国的航海技术、建筑、语言文字、艺术、科学、宗教、妇女、家庭,乃至行政、司法等方面,并且对这些方面都进行了价值判断——几乎都是否定与讽刺,字里行间透露出大英帝国的傲慢与偏见。在他们眼中,乾隆盛世也不过如此——愚昧而落后,无知而自私,充满了末世情怀,封建的习俗根深蒂固,从航海技术到艺术宗教都散发着原始的气息,从医学技术到法律制度都令人不解,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停滞不前的样子。总而言之,在他们眼中,当时的中国徒有乾隆盛世的虚名。

   

 

2016级 历史学专业 段丽蓉:

 

   《遣唐使眼里的中国》是日本学者古濑奈津子的著作,是冯天瑜先生在2007年出的东亚文化研究书系里的一本以日本人的视角看中国唐朝的书,全书极其详细地记述了从日本第一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学习、当时遣唐使眼中的唐朝的社会经济制度等发展,以及同时期日本的制度变革。日本大化改新期间时代发展出现了新的需要,天皇需要改变以前对神的信仰而把权利聚集在自己的手上,这就需要在文化礼仪方面通过学习中国而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可以说“古代日本宾礼制度的确立与律令国家的形成是同步的还有一个特点是日本始终都是以友好面对邻国、虚心来求学为出发点的,所以他希望通过对唐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虎等等方面的学习来加强天皇的统治,力求做到和中国一般的专制统治。这样的学习目的也就决定了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和另外一本书《我看乾隆盛世》是完全不同的。

        

 

2017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熊双宇:

 

《请用数据说话》这本书前言了阐述“数字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即在决策中能够使用数字迅速做出合理判断的人,就是有数字力的人。具备数字力一方面能够增强言语的“客观性、具体性、普遍性”,从而能够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另一方面精确的语言还能够有力的促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以提高管理效率。在接下来的正文中,作者将内容凝缩为五个模块,分别是锻炼数字化的思考方式、用数字来设定目标、提高数据分析能力、用数字解决复杂方法以及用数字惊醒反复精确决策。并且运用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来详细介绍以上的内容。

    

 

2017级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杨沐曦:

 

《请用数据说话》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拥有数字力的五种方法。用数字思考问题和表达,用数字设定目标,用数字进行专业分析,用数字解决难题,用数字改变工作的质做决策。而这五种方法,或是说五个步骤,是一个不断重复而且提升的循环过程,而不是一个阶梯,到达第五步就完结了。因为在这个循环过程的中间,我们会感受到的数字的许多好处,从而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继续运用,又获得进步,进而循环往复。通过阅读,我意识到拥有数字力的重要性,数字为人提供一种理性思维,十分客观,因此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其次,事情总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只有依靠数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才能适应多变的情况从而解决复杂问题。第三,时代是在飞速发展的,因此经验也不能一成不变,而数据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这样问题的解决也会更加与时俱进,更具针对性。同时,通过量化我们还可以摆脱非黑即白的视角,而且可以从很多选项中提炼出核心要素,做横向的比较并最后权衡。 

 

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先。在领读者的指引下,充盈着诗意和墨香的道路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这个散发着书香的四月则在身后轻推我们的背,催促我们快快踏上寻诗问意的旅程。让我们握紧手中的邀请函,去推开那扇知识的大门,共同加入到纸墨间的狂欢吧。

 

孟宪承书院卓培读书会书单

 

《孟子》

 

《货币金融学》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请用数据说话》

 

《论语译注》

 

《我看乾隆盛世》

 

《明夷待访录》

 

《娱乐至死》

 

《叩问课堂》

 

《诗经》

 

                                              

 

让我们在读书中保持思想活力,滋养浩然正气,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读书,从今天从“心”开始!

 

 文字:赵紫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