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9:45,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馆长、校史党史办主任、博物馆筹建办主任汤涛教授在紫竹教育园区音乐厅为孟宪承书院新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大学之道:大学的精神”的讲座。数百名2018级新生满怀期待地坐在厅内,静静聆听汤涛教授讲述师大的“前世今生”,介绍华东师范大学的定位与目标,剖析孟宪承老先生所提倡的大学精神。
汤涛教授在讲座伊始指出校史对于一个学校来说至关重要,学校与个人都需要弄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纵观历史,华东师范大学有三大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和圣约翰大学。汤教授为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三所大学的名字来历、历史渊源、著名人物以及历任校长的故事。在介绍的过程中,汤教授还穿插讲述了丽娃河与思群堂的由来,并且通过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的故事来让大家明白,校史是有价值的,档案是有价格的。
关于华东师范大学的定位,汤涛教授做了一个这样的概括:华东师范大学是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国家重点大学、是以教师教育为优势的研究型大学、是培育人才的综合性大学、也是具有爱国主义传统的国际化学府。这些分别体现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大学排名与学科水平、教育特色以及与国际接轨等方面。
对于孟宪承老先生所倡导的大学精神“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汤教授是这样解读的:“智慧的创获”即教学是自由的,学术一定是创新的。“品性的陶熔”即德育、品德。人与民族、社会是不可分离的,大学有着教学、学术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是必须考虑的。华东师范大学也将一直秉持着持续创 新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贯彻以人为本的治校思想,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时光匆匆,这场精彩纷呈的讲座在同学们恋恋不舍的目光与雷鸣般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汤教授生动的演讲过后,2018级的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与定位,也对孟宪承老先生所提倡的大学精神:“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有了一个更高更全面的认识。愿新生们在经由此次历史记忆的重塑与接续后,能在大学之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