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18社会学17地理学学生形势政策课程


【书院】18社会学17地理学学生形势政策课程
       2018年11月14日,在三教107,孟宪承书院18级社会学专业和17级地理类专业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形势政策课。主讲老师是华师大法学院的田雷教授,所讲内容的主题是“理解我国的宪法”。本次课程有孟院辅导员益建芳老师主持,热情欢迎田老师,并向同学们介绍了田老师的学术研究领域与成果,同时要求大家认真听讲。

 

 

       接着,田老师讲述了本次课程的主题——“宪法与改革开放40年的关系。”田老师由“1981年邓小平中南海会见金庸”这一事件引入,介绍了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背景。


       然后,田老师根据宪法的序言,为我们讲述了宪法的地位——“国家的根本法,并具有最高的法律效益。”接着,田老师就宪法的定义、篇章结构、特征、分类乃至宪法的变更历史进行了讲解。田老师也就美国宪法的稳定性,辩证地讲述了宪法变更的利与弊,并与中国宪法变更进行比较,同时讲述了宪法修改的原则与指导方针。其间,老师提出了“如何看待良性违宪”的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讲座的最后,老师就“如何激活社会主义条款”进行了阐述,田老师从我国宪法规定的“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出发,通过讲述邓小平解答了上个世纪末人们对小康问题的疑问这一事件,阐释了正是因为宪法规定的这一性质,才有了改革开放的初出现,才有了“小康社会”。


       听完田老师的授课,同学们纷纷鼓掌感谢田老师。同学们都受益匪浅,许多同学都积极提交了课程学习感想。
       听了田老师的讲座,我受益匪浅。田老师说:“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身为国家的公民,了解国家的法律、历史也更为重要”。田老师这句话直击我心。身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觉得我们学业之外更应该了解时事政治,这样才能有利 于我们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才能无愧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
——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 刘秉鑫
       形势政策课是大学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节课上,老师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宪法。通过老师对中国宪法的演变的讲解,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宪法对于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性。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依法治国才会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变得繁荣富强,百姓更加幸福安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法学法懂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国梦。
——2017级地理信息科学 刘佩鑫
       古语有言,“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在形势政策课上,田雷老师介绍了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让我更深刻地了解到我国民主与法制体系的不断推进和完善。其中,八二宪法的五次修改,都是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同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共振。
——2017地理科学师范班 冯佳琦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更加清楚的了解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的四部宪法以及对现行宪法(82年宪法)的五次修改。中国对宪法的修改恰恰反映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断的深化,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在对宪法的补充完善中被一个个解决,既保证了改革开放的平稳进行,更维护祖国的稳定和发展。
——2017地理科学基地班 郑惠宁
       这节形势政策课,老师通过对宪法的剖析,揭示了一些有关修宪和改革开放的内容,首先是八二年宪法的五次修宪,从修改的时间间隔上可以看出,基本上坚持了党对国家的领导,是对党的意志的落实。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未来是光明的。
——2017地理科学师范班 苗宏涛
       从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进行了4次修改,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表明,我国宪法是随着时代进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自觉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起好带头作用。我们只有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才能有效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篇章。
——2017地理科学基地班 赵思宇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我们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重大任务,必须要了解宪法、正确认识宪法并遵守宪法。通过这堂形式政策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我国现行宪法是建国以来通过的第四个宪法(前三个分别于1954年、1975年、1978年通过);我也了解并理解了宪法的特征——①宪法规定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③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不仅如此,我还真正理解了什么是“良性违宪”,什么是“激活社会主义条款”……在新的时代里,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我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宪法,认真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时刻准备着。
——2017地理信息科学班 宁嘉辰
       今天很高兴能够听到田雷老师讲解宪法知识,之前一直听室友说他是个好老师。我从中了解到了宪法的相关知识,古人云“赏善罚奸,国之宪法”,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一个国家最为根本的问题,而且其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老师讲到了八二宪法的五次修改,最近的2018年修改21条是最多的,之前的修改也是有节奏有规律的,其原则以党十五大精神指导,必须是修改的才修改。当然老师也提到了“良性违宪”,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2017地理科学基地班 董人可
       1975年至1982年,宪法经过三次修改。这样事件的发生,是由当时处于拨乱反正,伟大转折阶段。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意味着宪法修订发生的必要性,结合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情。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应该思考“古老的”宪法是否应该展开修订。而在改革阶段,会存在“良性违宪”。定性地看,“八二宪法”的五次修改,说明了把党和人民的意志国家化与法律化。在政治生活中,需要综合考虑宪法的稳定性与适应性,修宪过程需要遵守修宪原则。
——2017地理信息科学班 樊春英
       今天下午听完了有关于宪法的形势与政策课。从这节课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宪法的知识。比如我明白了宪法之所以是根本法是由于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问题,其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和其具有法律的最高效力。我国目前实行的是1982年宪法(2018年修订)。我国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给我们的强国之路提供了领航灯。了解宪法,我们能更了解我们国家所走的道路,我们社会前进的方向。
——2017地理科学师范班 蒋怡微
       今天形势政策课的主题为理解我国的宪法,经过这次讲座,我对我们国家的宪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首先,老师从1981年,邓小平会见金庸说起,生动有趣地诠释了宪法的背景。在宪法序言中说到: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基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这让我明白了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宪法中也确定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关注宪法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2017地理科学基地班 赵丹丹

图文 刘秉鑫 益建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