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聚焦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孟院讲堂第二十讲纪实


 

聚焦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孟院讲堂第二十讲实况

 

“经历了狩猎文明,农耕文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期。而短短二百年里,人类正面临着正面临着两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社会分配不公。” (本句作为引语,置于文章之前)

 

 

1121日下午,雨,孟院讲堂二十讲如约而至。素秋,墨云洇透申城。达良俊老师正色入题,一百五十余名同学敛容屏息。                  

 

 

 

 

               (图一:吴薇院长介绍达良俊老师)

 

是人性之耻,还是发展之痛?

“人与环境的关系”与“人类社会发展三阶段”两方面入手,达良俊教授开始论证环境问题的成因。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被自然驯化;自农耕文明开始,人类学会‘加工’,寿命延长,人口增加,需求膨胀,生态破坏因而产生;到工业文明时期,加工再升级,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由区域性扩展为全球性问题。”

接着,教授又历数了人类面临的三代环境问题:

第一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粮食短缺”“人口暴涨”等“五大环境问题”;

第二代:“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有害废弃物的越境”,“野生动植物种的减少”等问题;

第三代:新兴污染物如“环境荷尔蒙”等的问题。剥肤之痛,痛彻心扉。           

赏金与谜题:中国的一往无前

破解生态难题,发展中大国不懈努力。

曾几,我国悬赏千万予解题 “生态文明”奥义的专家;而从1973年第一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计,如今的中国环保走过二十年一誉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从十六大时的“一句话”,到十八大入党章,十九大辟专章。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由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回答学生问时首次提出。

2018518日,第八次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首次总结与阐释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时间指南。

共建“生命共同体”,中国在行动。然而有些人,不愿看到……

 

 

 

 “环保阴谋”!

这里,达良俊教授着眼于“分配公平”的问题进行阐释。

“弗朗西斯·福山说,‘历史到达了终点站——人类……达到了巅峰状态,资本主义文明已经无可替代’”“生态文明在中国提得多,听得多。但 ‘老外’他们很恐惧——中国为什么要提出生态文明?为什么中国引领世界的潮流?”

由工业文明的“向自然大肆掠夺”到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在外国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上语一出,语惊四座。

继之而来的案例分析则显示了教授对“阴谋”的警惕与担忧。

臭氧层破坏问题由欧洲人为全世界贡献出的氟氯昂代用品——“四氟乙烷”而解决。同时,白种人因为基因缺陷无法合成足量维生素D需时常日晒,是因臭氧空洞罹患皮肤癌的主要人群……这一动机是藉“环保”的名义让全世界利欧吗?

对抗与阴谋的阴云让生态事业平添困顿。

 

伟大设计

 

达良俊教授引自创的“鱼缸式系统”讲明,有限的地球中,人类与自然环境应最终形成和谐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引领下的人类社会,要突出分配与消费直接间的再分配,消费与弃置之间的再加工。回看,恰好对应着开头所讲的“分配不公”与“生态破坏”。

将近尾声,达教授与同学们分享:经济,要有经世济民的大胸怀;生态,则是“天地之大德”,“生生不息”。解决环境问题,必须首先改变发展观。理念不能改变世界,但能改变人,人能改变世界。

此外,师生还讨论了“生态概念的平庸化,泛化”,“纯粹的生态学研究”,“城市‘伪绿化’”等问题与案例。

    

(图五:同学们认真聆听讲座)

 

    一个半小时一晃而逝,教授风趣而严谨,亲切而深刻。他向同学和老师们致谢,掌声未息便匆匆步出教室。在场同学们也意犹未尽,有序离场,下期孟院讲堂,我们不见不散。

 

 

 

 

 

(图六:达良俊老师签名合影)

文字丨王睿敏

图片丨符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