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星期三。华师大法学院任海涛老师在第二教学楼308教室为法学院17级18级的同学开展了主题为“法学与文史哲社科学科的关系”的导师活动。吸引了许多同学前来参加。
任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学好文史哲对于一个法学专业同学的重要性。进而引申到,作为中国的学生对于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老师指出:学透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成为顶级的学者。引发台下同学的思考。
任老师分别从文学、史学和哲学的角度展开。通过大量的人物与书籍的介绍,带着同学们切实地感受打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底子对于使自己的学业发展有更大的上升空间的重要性。在文学方面,任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林语堂先生,对于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是本英文著作,还是很令在座的许都同学感到惊讶。任老师借此向大家表达,当一个人学好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时,才有可能去用另一个文化的语言和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任老师还告诉同学们,对于文学并不是枯燥的繁琐的才是好的,老师引述了“思维之清澈可以作科学家,感情之充沛可以做文学家”这句话给大家,让大家自我体会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文学作品。接着,任老师表示支持“一边读一边写”的阅读与写作的方式,在读写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文字水平得到提高。任老师还鼓励大家,要终身读书,终身学习。
任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理解了一段对于学习层层深入给自己带来的益处的语句。让同学们理解“多读反复读,可以让一本书融入自己的血液里去”的内涵。
对于历史的学习与哲学的学习,老师都向同学们推荐了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它既是康乾时期社会的了解与分析。也是如何学好逻辑推理的一种过程。在历史的学习上,老师鼓励同学们要有大史观要有历史感,看历史问题能够做到有纵深感、不淡薄和不孤立。鼓励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也要有关注新事物的能力。
在哲学的学习上老师告诉大家可以去设置“人争论”方式去学习,对此可以借鉴《理想国》与《自由论》的模式。引导同学去理解学习哲学要做到准确使用概念,学会找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并且要能够有恒心下功夫去学习遣词造句。
任老师在最后还不忘告诫大家,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从以上的学习出发同学们都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任老师继续升入主体,通过类比的方式告诉大家,不仅仅是文史哲,其它领域的知识也能让同学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且有所收获。最后在大家的掌声中结束了这次的活动。
17级陈思思同学发表感想说:“导师活动很开心,收获也很多,在课上听老师说起文史哲的学习方法,觉得学透自己国家的文化确实很有必要,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阅读老师提到的经典书籍,在古书典籍之中寻得历史奥秘和学习的真谛。另外,老师提到,不要盲目跟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划,我觉得很对,现在大家都忙着快速成功,无论是考证考研,还是参与比赛这些,我觉得我们应该不忘初心,通过这些渠道提升自己是很好的,但是不能盲目限于这些渠道,应该清楚我们真正要的是什么,我们愿意穷尽一生追随的是什么,然后在自己的时区里踏实的走好每一步。”
撰稿:马国天
摄影:马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