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技】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技能大赛成功举办


        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师技能水平,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未来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功举办本科生教师技能大赛。本次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共计邀请到4名一线中学教师、6名中文系与教师教育学院的专业老师担任评委。

评委们认真聆听选手比赛

        初赛于4月29日在闵行校区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的微格教室展开,分为古代组和现当代组。古代组的两组队伍分别由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紫竹校区)的成龙老师和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的吕志峰老师,来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王伟老师和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教研室的徐俪成老师担任评委。现当代组的两组队伍分别由上海大学附属南翔高级中学的孟琰玲老师和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张春田老师,来自闵行区高中语文教研员朱诵玉老师和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杜心源老师担任评委。几位老师从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教师基本素养等多个方面对选手进行专业化的点评。经过了教学设计、现场教学和评委问答三个环节的角逐,最终共有九位选手成功突围进入决赛。

现场选手的精彩表现

        决赛于5月6日在闵行校区第一教学楼304室开展。本次决赛邀请到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老师、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老师、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杨艳红老师、大夏书院副院长万姗姗老师、孟宪承书院院长助理李桦老师莅临现场。同时,比赛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文自修》主编王意如老师、教师教育学院张心科老师和中文系副系主任、古代汉语教研室吕志峰老师担任专业评委。本次比赛由1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邵若晨和张余两位同学主持。

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老师在决赛上致辞

大夏书院党委书记韩春红老师在决赛上致辞

        赛前,吴薇老师和韩春红老师分别作开场致辞。吴薇老师的发言着重讲到中文系和孟宪承书院合力育人的现阶段成效,并对今天参赛的同学给予了鼓励和关爱。韩春红老师在给予同学们鼓励的同时,勉励大家关注教育情怀与教学能力,在为教育事业发展而努力的路途上薪火相传,共同进步。

现场选手的精彩表现

        随着主持人宣读比赛规则并宣布比赛的正式开始,九位选手依次上台完成十分钟的现场授课、三分钟的教学陈述以及两分钟的评委问答。一支粉笔、一方讲台,选手们却能以丰富的授课篇目和生动的讲述,带领大家一览古今,于方寸之地感受课堂魅力和文学之美。夏文涛同学选择《鸿门宴》作为讲授篇目,声音洪亮,将情节的波澜起伏和宴会的紧张氛围带入赛场之中;魏江平同学讲《梦游天姥吟留别》,自然大方、循循善诱;王郁同学讲课风格温柔和缓,在提问、互动中与同学们共同探究《虞美人》作者的思想情感;朱曼莉同学以《种树郭橐驼传》作为参赛篇目,口语表达清晰,逻辑顺畅,层层相扣地讲出文章包含的道理,发人思考……选手们的讲课各有所长,讲解特色也各有侧重,却都各尽所能,展现出真诚的态度和对课堂的热情。

张心科老师点评选手表现

吕志峰老师点评选手表现

王意如老师作为评委代表作总结点评

        选手展示完毕,王意如老师作为评委代表给出了精准的点评和指导意见。王老师首先肯定了大家在课堂上表现的可喜一面,肯定参赛者们基本能够做到兼顾文本自身、知识拓展的同时关注学生视角。同时,王老师也指出同学们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方面需要在准确度和深度方面进一步全面理解把握文本,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巧,例如加强课堂发声训练、提升个人教师气场、完善教学设计等。
        吕志峰老师在总结发言中强调教师技能大赛是手段而非目的,同学们通过比赛要取长补短,发现自身在素质、能力和技巧上需要提升的地方。吕老师还通过举例给了同学们更多细节化的指导意见。

吕志峰老师给获得三等奖的同学颁奖

张心科老师给获得二等奖的同学颁奖

王意如老师给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颁奖

王意如老师给获得最佳人气奖的同学颁奖

        最终,评委们根据同学们的教案设计和现场教学表现,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在场所有师生共同投票选出最佳人气奖。一等奖获得者为夏文涛、王郁,二等奖获得者为颜鑫渝、魏江平、朱曼莉,三等奖获得者为齐瑶涵、陆童赛、邹悠然、罗依芸,最佳人气奖获得者为夏文涛。此外,大赛还根据选手们在初赛的表现评选出若干优胜奖、最佳教学设计奖、优秀课件制作奖以鼓励同学们的努力和付出。
        教师技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素。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帮助同学们意识到需要不断学习和改善的地方,为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未来教师后备军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