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培育指导:2019年“载阳照月”实践项目“服务学习营”圆满落幕


5月29日,2019年孟宪承书院“孟智汇·载阳照月”服务学习营在学生共享空间303顺利举办。为培育精准实践方向、打造优质实践团队,本次营会邀请专家老师、朋辈导师针对10个项目的实践内容及形式进行专门指导,将“服务学习”的理念与大学生反哺家乡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帮助他们实现项目运营管理、调研规划、成效评估、理论研究的内涵提升,全方位指导实践的开展。

此次活动由孟宪承书院学工组长沙炜娟老师担任主持,受邀出席的嘉宾有华东师范大学宣传部副部长陈颖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博士后吴旻瑜老师、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薛红老师、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岳英老师、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杨艳红老师、书院团委书记成一川老师、书院行政办公室主任王和老师以及六位实践朋辈学生导师:王俊杰、吴志鹏、艾美伶、张磊、曹曙、寇静媛。

Part 1 纵向延伸:项目可持续有效运营

沙炜娟老师介绍了“载阳”与书院的故事,这个项目不忘初心走到第四个年头,每一期都鼓励莘莘学子以求真务实的实践热情报效社会。项目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2019年的十支“载阳照月”实践队伍带来新的期待,希望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力践乡村振兴,领会实践真谛。

“把握教育的时代变迁,献礼七十华诞”

王俊杰结合实践育人的内涵,从主题设定、价值引导层面分享自己对于实践的认知。他提醒各项目实践团队,在把握实践基调的过程中应当紧扣时代主题,突出实践特色。今年恰逢建国七十周年华诞,各实践队伍围绕献礼七十华诞开展,结合载阳队伍特色把握教育的时代变迁,将是不错的选择。

“找准定位:我们的项目有什么亮点?”

吴志鹏则通过自己的实践调研经历,结合田野调查的反思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他提出如何在实践的过程中应对“设想与现实”不相符的困境,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方案进行改进,从而达到最优的实践效果。他认为,实践过程中也需要有敏锐的社会观察,抓住当下的热点,如此方能实现更大意义上的教育精准扶贫。

“把握新闻信息内核,抓住社会实践的宣传爆点”

校宣传部副部长陈颖老师以一则华师大网红新闻“红烧甲鱼”为切入点,生动展示一篇具有传播价值的新闻稿应该具备的要素,以及如何通过挖掘新闻“爆点”来提升宣传效果,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对于社会实践项目宣传的启发。陈老师也强调了自媒体时代下的宣传原则与责任意识,新闻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应是恪守的准则。陈老师深入浅出的分享给实践团队上了生动的一课。

“规范化管理:为了更好的实践成效”

书院行政办公室主任王和老师则聚焦项目运营管理,从财务规范、宣传归档两个方面,向实践团队讲解实践中的资金运用、财务报销、材料归档的流程。王和老师也从宣传规范方面鼓励各项目组持续运营实践公众号,继而为“载阳照月”官方公众号的运营提供更多的“真材实料”,以烹饪更好的实践大餐。

“朋辈导师,为过程性指导保驾护航”

延续一贯传统,书院聘请五位朋辈学生导师为实践团队的完善保驾护航,他们是有着丰富实践经验来自社会发展学院的朋辈导师团:艾美伶、张磊、吴志鹏、曹曙、寇静媛。朋辈学生导师将为各项目组提供文案策划、实践规划、调研评估等全方位指导,以期达到过程性实践育人的效果。

Part 2 横向升华:项目可挖掘内涵提升

进行了充分的分组研讨后,各实践项目依次从项目简介、优势创新、瓶颈突破三个方面系统分享了优化后的项目构思,现场专家老师也针对各个项目组存在的个性、共性问题进行了点评。

“教育学想象力,乡村教育的观察”

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博士后吴旻瑜详细了解各实践小组的筹备情况后,从项目实践调研的角度,引导学生对于“支教”概念的创新性理解。他指出大学生实践团队以及被服务对象,应该是双向学习共赢的存在。他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异同,强调了“支教活动”与“课程设计”的差异。最后吴博士也倡导同学们释放教育学的想象力,在充分田野的基础上观察支教地的乡村教育,体验中国大地的多元复杂性。

“公益的方法:我们如何分析社会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薛红老师立足于项目规划设计的角度,通过三个公益项目的举例,讲解公益项目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公益的六大原则。薛老师特别指出公益实践的开展也是探索的过程,应以目标对象为先,从问题出发,保持逻辑的一致性,注重验证意识,并且持续改进优化自身项目。最后,薛老师点出,支教实践项目应该聚焦,“小而精”的项目才能脱颖而出,部分项目应该在问题聚焦方面好好思考下。

“逻辑模型:教育评估的探索奥秘”

高等教育研究所岳英老师从教育实践项目的成效评估方面,给予各实践团队如何进行评估的有效性指导。岳英老师通过对逻辑模型的讲解,指出评估可从需求、过程、结果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同时也指出项目的评估应重视对于大学生学习成果标准的测评。

 

 

新一年,我们准备好了!

 

 

Part 3 营员参与感想集锦

“社会实践不仅是一个帮扶他人、反哺家乡的过程,也是一个提升自我,双向学习的过程。对于实践而言,需要不断评估项目、优化反思。” ——17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潘虹虹

“通过这次学习,了解到很多不曾接触过的领域,听到了很多具有意义的意见,感触最深的就是,从自身出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宏观细分具象,一步一步的解决方法,为以后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方式。” ——18级 雕塑专业 应靖雯

“即使是公益也不是说做就做的,还需要很多的知识储备与长期的能力提升,这两点都是我们作为一个新人公益者需要注意的。十分感谢在会上提出的建议,这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18级 统计学 胡习之

“在实践活动前,对目标和方法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各位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和分享开阔了我的视野,让我真正认识到公益实践需要目标和方法,更能学习到知识和技能。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大有可为。” ——18级 社会学类 龙方弋

“通过聆听学习营里学长的经验分享和老师的专题讲解,我受益匪浅,很多内容对我们小组的社会实践的开展有很大帮助。同时我也反思到了自己小组的不足,要做一个好的社会实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我们有能力去做好,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16级 汉语言文学 高常玉

“这次活动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更加清楚详细的了解了实践活动中一些具体事项的处理方法,如问题意识的挖掘、项目经费运营、新闻策划撰写等,知道了如何去把这次实践活动做大做好,把载阳照月的精神更好的传承下去。” ——16级 物理学专业 景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