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这片大地的五湖四海汇聚而来,作为一块块碎片,在上海这个美妙的地方拼凑出祖国的形状。也正因如此,其中自然也不乏似我一般的人,对于垃圾分类茫然而又无措。即使已在上海生活近乎两个月,我们也只是习得一点儿皮毛。出于这种情况的考虑,19级数师一班团支部决定开展“垃圾分类勤复习”活动,以此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于垃圾分类的了解,拓宽同学们所接触的垃圾范围,从而获得最广泛而又深刻的认知。
若仅仅是捡拾垃圾、垃圾分类的话,自然是无聊的。由于我校同学素质极高,校园散乱的垃圾极少。因此,我班团支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集体向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前进,使同学们在好奇心及兴趣的驱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垃圾分类中去。
图一 向目的地前进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只捡某一特定区域的垃圾,毕竟不是来做秀,而是为做实事,因此,捡沿途的垃圾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任务。一路上垃圾不是很多,但基本上种类齐全: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与有害垃圾俱备。那么我们一路的活动只是捡垃圾、扔垃圾吗?自然不仅如此。同学们在捡到垃圾后,还需说明其名称以及分类情况,更详细的,还需要说明其成分以及危害。总之,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算是习得了许多。同学们也以自身为引领,互相引导,“投身”于捡垃圾,诠释着“为人师表”的“真切含义”。
图二 捡拾沿路的垃圾
到达目的地时,我们手中已提着各式各样的垃圾了。经过一路的预热,同学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热情高涨,为我们的第一个之后项目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自然地,此次“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并不是说枯燥的演讲之类的,毕竟这种形式留下的印象不深,而且极易让人感觉到乏味,反而无法达到原先预想的效果。因此,此次活动另辟蹊径,将“垃圾分类”的主题贯彻到游戏中去,令同学们深刻感悟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从而提升垃圾分类的普及度。
首先,同学们通过“艰难”的抉择,将自己设想成为一件物品,然后进行各种类型的游戏。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游戏,中心主题还是围绕着“垃圾分类”进行。
第一个游戏叫做“不同的垃圾”。在游戏之初,同学们大声喊出自己所代表的物品,其他同学以自己的理解将其迅速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随着主持人随机喊出“2~4”中的任意一个数字,代表几种不同类别的物品需抱团,落单之人便被淘汰。以这种游戏一轮又一轮的继续下去,直至最后只剩四个人的时候,结束游戏。为了赢得游戏,同学们所设想的物品自然是千奇百怪,于是,此游戏的目标也自然轻易达到:在此游戏的过程中,同学们对于各种垃圾的了解进一步加深,视野自然也有所拓展。
第二个游戏便是“贴膏药”,但与民间所流传的那种“贴膏药”不同的是,此次游戏以四个不同种“垃圾”为一组,是上个游戏的续集。以四人为一组,当一种“垃圾”贴上来时,与之相对的“垃圾”便需脱离该小组,直至有一组成员均为同一种“垃圾”时结束,该小组成员需品尝怪味豆作为惩罚。
图三 “贴膏药”游戏进行中
自然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游戏,在有趣的同时也充满着意义,在此便不作赘述。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更深入,同学间的感情更深厚,不失为一次成功的活动。
图四 活动结束合影留念
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结束了此次活动,踏上了回程的道路。太阳渐渐下落,但我们的热情却逐步高涨,直至攀升至顶峰。想来通过此次活动,各位同学对于垃圾分类的认知必是更加深刻。在后续采访中了解到,各位同学保证在生活中将继续贯彻“垃圾严格按照规定分类”的原则,这便是此次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了吧。
文|谢丽君
图|荣淑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