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晚,孟宪承书院团委组织的“大学生课外科创项目居家交流指导会”于线上举行。交流指导会受到了孟宪承书院和教育学部的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两个校区共有二百余名学生齐聚云端,带着 “大夏杯”、“云课堂”等专项竞赛项目,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工作部教师王晶晶、教育学部杨涛同学共同探索科创的“奥秘”。
满满干货,你准备好接收了吗?
调查报告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中心意思是调查报告的“灵魂”,是调研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材料是调查报告的“血肉”,是反映中心意思的事实基础;结构是调查报告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反映中心意思的方法。王老师建议大家在确定课题时“以兴趣为导向,结合专业所学,联系社会热点提出兼具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的选题”;在组建团队时,鼓励跨专业、跨年级合作。在分享的过程中,王老师始终强调,科学调研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过程,需要在此过程中注重知行合一,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育学部研究生杨涛也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经验分享。杨涛以自身的科研经历为例,讲述了他参与科创动因、项目介绍、个人角色以及收获体验。他强调,团队合作时,应注意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各守其位,各尽其职;调研过程中要注重求真、求实、求善,“研究需要真实、踏实和价值”。
Answer:(杨涛学长)在科创中,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之前有一个科创项目需要收集各个高校项目基金会的绩效数据,然而有很多高校基金会并不对外公开这些数据,这让我们在获取数据方面遇到了瓶颈。另外数据必须准确,一旦错乱会造成最后回归分析的错误。对此,我们先建立数据收集的指标,分工合作以提高准确性。建议大家多学习数据处理软件,还可以多向科创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能够少走弯路。
指导会接近尾声,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梁宏亮对王晶晶老师和杨涛学长的细致指导和倾情分享表达感谢,并亲切地寄语同学们“经验是别人的,只有自己投入到实践中才能有所体会。科研是大学的必修课,没有科研的大学是不完整的” ,鼓励大家加入到科创中来,“做出成绩,成为一个健全的行稳致远的人。”
本学期,孟宪承书院团委将开展一系列的科创讲座,供同学们学习和交流,希望大家密切关注后续活动,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
第二讲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师范专业的科创项目选题讨论》
第三讲《从想法到实证——大学生科创项目的基础研究方法》
第四讲《全面陈述还是深入分析——大学生科创项目答辩的策略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