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摆渡人”:三周岁生日快乐!


 

水木三晋 静水流深

不久前微信表情库里上线的这组可爱的表情

你注意到了吗?

“小水小木和摆渡”表情包组图

 

小水、小木是谁?

摆渡人又是谁?

快来一同了解一下吧!

你好,我们是摆渡人

“摆渡人”暑期支教项目是响应华师大孟宪承书院“载阳照月”暑期返乡实践项目的号召并在其支持下,由一群心怀梦想的山西籍学子于2017519日创立的,以短期体验营为主要形式的返乡支教活动。三年来,摆渡人团队始终秉承“不忘初心,反哺家乡”的宗旨,在考察家乡教育需求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与自身经验,不断发展和完善活动和课程设计,迄今已为100多名山西各地的小学生提供了帮扶,并创造了一套极具特色的文化类地方性课程。

 

  

  

 

2019年摆渡人3.0圆满结束时,摆渡人团队先后有14名优秀的华师学子参与。孟院师范生扎实的知识与技能、众多专业间的碰撞与融合,以及团队始终秉承的精神与宗旨,是摆渡人项目历久弥新、扬帆远航的坚实基础。

 

 

 

“交会时互放的光亮”:三年的摆渡之旅

摆渡人所及的每一座乡村上,有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相逢在乡村教育这片海上,彼此间绽放出美丽的光亮。自1.0时代起,摆渡人就确立了主题课程、读书会、趣味活动和成长计划的体验营构造,每一年在这一体系下添砖加瓦、去芜存菁,为营员们带来一场场家乡文化的饕餮盛宴。下图便是一个简要的发展史。

 

2017年是摆渡人的开创之年。这一年,在实现素质拓展的思想指引下,由四大模块组成的体验营初具雏形:主题课程传授知识技能、读书会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趣味活动开阔学生眼界、成长计划实现“看得见的成长”。

2018年是摆渡人的转型之年。摆渡人团队将主题转向山西文化认同,并精心设计了“水木三晋”主题课程和读书会,李娜娜队员绘制了小水和小木两个形象作为课程的虚拟主人公(他们就是开头表情里的那两位哦!)。此外,另两个部分也有长足进步,例如通过分组并设立导师,带领同学们参与讨论和操作,保证了课堂的安全、秩序和效率。

图:小水和小木


 

2019年的摆渡人也有长足的发展。人员和时长大幅扩容,课程体系化颇得小成,读书会和主题课程愈发紧密结合。与此同时,因应泊南小学“玩出名堂”的校训,摆渡人设计做数独、跳房子等丰富的“游戏”课程,让同学们在设计规则和实践玩法的过程中玩出了天性、玩出了水平。

一切都在发展中,一切成长都是相互的。在摆渡人团队不断精进创新、提高体验营质量的同时,小营员们也在不断的为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学生写出一个繁难的生字,学会一句英文歌词,提出一个好问题,这样的惊喜在每一年的营会中都绝不鲜见。而这些被更广泛地呈现在每次营会的课程反馈、给老师的悄悄话或竞赛与问卷成果中。

 

 

 

      

 

 

                                                                                                                                                                                                                                                                                                                                                                                               

    

 

 

 

 

 

 

 

 

 

 

 

 

 

 

 

  

  

   

 

 

 

   

 

“第一流”:“水木三晋”文化类地方性课程

第一流”(first-rate)在海军中用以指最大的、最为坚固的船舶,对目前的摆渡人团队而言,“水木三晋”系列课程无疑当得起这个赞誉。

“水木三晋”系列课程是摆渡人团队设计的,以家乡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唤醒家乡文化认同感为目标的地方性课程。课程以小水和小木的行动为线索展开,教学形式多样,涉及学科广泛,内容丰富有趣。此处以摆渡人3.0的课程实践为例。

摆渡人3.0的“水木三晋”课程在三个区块下设置了14个主题、共26个课时,基本形成了主题性强、符合历史逻辑、将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特点。

主题性强:主题取诸山西古今文化,围绕每一个主题展开讲授和实践,为课程进行和营员对山西文化的认知提供主线。

符合历史逻辑:将14个主题按照历史发展分为三个区块,引导营员在学习过程中明晰山西文化的历史脉络,从而加深其文化认同。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个主题下设置2-3节课,均包括理论课和实践课,理论课用以讲解知识,实践课针对所学展开讨论、制作或其他活动,二者交织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两年来的调研分析表明,课程比较好的起到了“小学生卓培训练营”的预期效果,学生的文化认知和认同都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经由教案、PPT等教学材料组成的可视化过程,这套课程可直接用于教学,或为当地的课程开发提供参考。而在完善这套课程的过程中,摆渡人也在不断成长。

“忒修斯之船”:快乐、自省、专业的精神

每一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都是一艘“忒修斯之船”,摆渡人亦不能外。三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自省:时光荏苒、成员更迭,什么是摆渡人不变的精神?

快乐的工作氛围是摆渡人团队的发动机。对任何一个支教活动来说,宣传推送、备课磨课等工作都十分必要,因此压力不小,但大家颇善发现个中快乐,或是午餐种类,或是某个人的一句话,又或一个小营员的可爱举动,使得工作中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

     

自省是摆渡人团队的船舵,这种精神贯穿整个支教过程。每一节课都有教师的自评和互评,从而改进课程、提高教学质量;每一天晚上开会讨论当天工作中的优点与不足,有所发扬,有所改进;每一年营会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反思,识不谏而寻可追。正是摆渡人团队中全面、深刻、有时尖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得我们的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错漏与失误大大减少。

 

专业的学术功底和教学技能是摆渡人团队的压舱石。面对“帮倒忙”、“作秀”等对大学生支教的种种质疑,摆渡人们也迷茫过,但专业性是对这些质疑的最好回应。在孟宪承书院接受的专业教学和教师技能训练支持下,摆渡人团队的绝大部分成员具有很高的教学水平;同时在每次敲定支教地点之后,摆渡人团队通过与学校充分沟通和专业分析,尽可能使教学内容和难度贴合学生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0近景规划甚至10.0的超远景规划中,我们都坚信,即使时光荏苒,人员更迭,摆渡人的航船上,快乐的心态、自省的精神和专业素养都将永远存在。

驶向远方:摆渡人的道路

在三年来的不懈努力之下,摆渡人团队已经先后斩获孟宪承书院暑期社会实践一等奖、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实践最佳项目等奖项;同时,项目受到多家山西媒体关注,摆渡人2.0的剪影先后为华师大官微、新华社等多个媒体报道,影响力不断扩大。

 


 

 

下一步,摆渡人将继续开展暑期体验营,让更多的山西乡村学生认识小水和小木,了解山西文化;进一步开发和推广课程,为山西的地方性课程开发提供参考;扩大宣传和影响力,为支教提供更多的资助和支持;招募更多的新成员,让摆渡人的工作和精神能够传承。

我们相信,摆渡人的工作将会继续下去,为乡村教育贡献孟院学子的一份心力;我们更相信,在摆渡人以及其他无数关心乡村教育的人的努力下,中国的乡村教育一定会有更光明的未来。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