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中秋、国庆“双节”,家国同庆之际。孟宪承书院于9月30日中午,在学生共享空间举行了“喜迎双佳节 共话师生情”2020级新生午餐会。本次午餐会邀请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和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等14位老师出席。为了让更多的新生参与午餐会,聆听更多的新声与心声,午餐会分4个会场邀请66名新生参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与师生们谈论初入师大的所见所闻,分享彼此的所思所想,并相互送上节日的祝福和问候。
在共享空间220会场,校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与同学们畅聊“大学生活”和“师大建设”,从“学会转变身份”和“学会解决困难”两个方面向20级新生提出殷切期望和宝贵建议。她希望同学们进入大学后,能够尽快地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身份转变,这包括学习状态和生活状态的调整。要以饱满和积极的态度适应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大学期间有两件重要的事,一件是专业学习,一件是全面成长。我们需要跨出舒适圈,挑战自己,锻炼自我”。杨昌利提醒同学们的同时,也鼓励大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和解决初入大学校园所碰到的困难,“大家可能会碰到生活和成长上的困难。当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逃避,而是应该要正确地面对困难,理智地解决问题。或许我们会因为一些小困难感到挫败,但不能就此一蹶不振。成长的道路上即使有风雨阻碍,我们仍然需要勇敢前行,当我们环顾四周时,我们会发现有许多人与我们一起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本次午餐会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要数大学学习适应方面的困惑——“与高中截然不同的大学学习方式令我感到许多苦恼”“找不到课堂重点怎么办?”“记笔记不知道该记些什么……”“感觉老师上课都没有照着课本,预习和复习好困难”“上课的时候感觉学到很多,但课后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什么”等等。对此,四个分会场的多位老师都积极与同学们交流。他们告诉新生们:“这就是大学的学习,比起高中阶段偏重学习知识性的内容,大学学习主要学的不是知识而是‘思维的方式’和‘学习的方法’。课堂内容固然重要,课后自我的延伸和拓展更加重要。大学学习需要课后的积极探索,需要发散思维,从老师课堂的内容中捕捉关键词并延伸开来,才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加思想的深度。”



在午餐会的各个会场,老师们一一耐心解答同学们的问题,现场其乐融融。比如不少同学相继问道:“初入大学,应该怎样进行时间规划?”书院老师们耐心回答说:“学习是第一要务。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学校安排了相对较满的专业课程,同时还有丰富的活动,这些都充实着大家的生活。面对如此丰富的大学生活,我们应该抓住学习主心骨,坚守学业是基础的底线;同时,在不耽误学习的基础上,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性的规划。例如,找到自己的薄弱之处,选择一些能够提升自己能力的竞赛、活动或者社团以及兴趣小组等。”


新生午餐会在师生的轻松聊天中圆满结束。新生们收获了满满的干货,也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书院的温暖,为新生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融入书院和学校大家庭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
在这次午餐会中,小梦学习到了“五指论”,和你一起分享。
“作为孟宪承书院的师范生们,大家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好老师。所谓“五指”论就是:看到大拇指,要想到作为老师要欣赏,肯定,鼓励学生;看到食指,要想着为学生指引方向;看到中指要想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要有一技之长;看到无名指,要自省淡泊功名利禄。看到小拇指,要谨记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都是一个出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未来教师应有的素质。”
同时,小梦特意为你整理了“孟宪承书院2020级新生最关心的十大问题”,快来看看,这些问题是否曾经或正在困扰你?现在,你又是否能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了?如果不能,请随时咨询你身边的专业教师、人生导师、辅导员老师、学生导师和学姐学长们,还可以积极报名参加未来两周一次的师生午餐会呢!
1.大一新生应该如何合理地规划时间?
2.如何把握四年时间成为一名卓越教师?
3.最近学习抓不到重点,没有方向,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4.感觉到班委等工作太繁忙而挤占课后复习时间,该怎么办?
5.如何适应与高中不同的考核方式和绩点压力?
6.我来自偏远地区,计算机和英语学习比较吃力怎么办?
7.如何适应学校食堂的口味和没有午睡的生活作息?
8.比较内向的同学如何处理社交压力?
9.在大学里,我应该追求全面发展还是特色明晰?
10.一个宿舍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如何处理和协调?
图文 | 孟宪承书院团委秘书处、孟宪承书院新闻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