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关于《明•德》特刊稿件征集的通知


    为筹备我校2014年9月将要举行的明德奖学金颁奖典礼,典礼筹委会拟编辑明德奖学金获奖同学特刊《明•德》,集中体现明德奖学金获奖者的精神风貌和行为风范,现面向所有获得明德奖学金的获奖同学征稿。

    一、征稿目的
    将获奖同学的个人故事编辑为刊物,集中体现我校明德奖学金获奖学子坚定的教育信念、不断的自我完善、激扬的青春风貌和卓越的精神品质;同时集中展现我校获奖学子用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积极回馈社会的良好风尚。

    二、征稿对象
    全校11级、12级、13级明德奖学金获得者

    三、征稿主题
    主题1:教师梦——梦想蓝图:着重体现获奖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抱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或者教育家的构想和期盼。
    主题2:教师梦——追梦心路:着重体现获奖学生在立志从事教育事业过程中经历的否定、动摇、困惑、挣扎、触动、选择、坚定,其中的波澜起伏和甜酸苦辣,最真实的心路历程。
    主题3:教师梦——筑梦之行:着重体现获奖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育领袖、教育家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现阶段的收获和成果。
    主题4:公益心——支教行动:着重体现获奖学生参与支教活动,尤其是中西部落后地区、农村等地进行支教的收获和感想。
    主题5:公益心——爱心服务:着重体现获奖学生参与支教以外的其它爱心公益活动,回馈社会的收获和感谢。
    主题6:公益心——友爱互助:着重体现获奖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关系帮助其它同学成长进步,友爱团结的故事。

    四、稿件要求
    1、字数要求:每份稿件1000~2000字左右;
    2、写作风格:清新自然、青春活泼、真诚感人;
    3、格式要求:稿件需有正式标题,题记和段落小标题,如附件参考文档;
    4、稿件配图:配故事主人公1-3张生活、学习、服务场景清晰度较高的照片;

    五、征集时间
    2014年7月24日——2014年8月10日

    六、投稿方式
    请将稿件电子版以Word文档的格式,以“《明•德》+专业+姓名+文章内容”命名作为附件发送到投稿专业邮箱:dexinshe@126.com。

    七、其他说明
    1、同学来稿经编委会润色完善后,将请专业人士排版并彩色印制,凡投稿同学无论稿件是否录用都会赠送《明•德》特刊1本;
    2、稿件若录用将照以200字/10元的稿费支付稿酬,同时在特刊中注明作者信息,并免费赠送《明•德》特刊2-3本;
    3、投稿咨询方式,特刊编辑联系人汪凤琪 (18818273634),特刊编辑明德QQ群群号234998058,群内将进行信息实时更新,欢迎您的加入。

华东师范大学德馨社
孟宪承书院团委

          

参考稿件】请投稿同学按照以下稿件的风格撰写自己的精彩故事~

寻找课堂深处的精彩

访本科毕业生最喜爱的教师周斌老师

想给学生一瓶水,老师就必须拥有一桶水。要想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素养,老师自身就应当做到诚信、敬业、严谨、专业,时刻敬畏教学岗位,永远珍惜教师职业。周斌如是说。在2013年度本科毕业生最喜爱的教师的评选中,金融与统计学院周斌老师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彩的课堂教学征服了他的学生们。

积累自己的那桶水

1978年,周斌考入安徽大学数学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先后执教于安徽大学数学系、浙江嘉兴学院经济系、华东师大金融与统计学院。19996月,从华东师大博士毕业后,周斌开始从事金融风险研究与管理工作。无论是中外金融界知名企业还是证券投资顾问公司,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首席经济学家、总经理、银行研究员,一张张不停更换的名片,似乎在诉说着他的人生轨迹。直到20046月,周斌回到华东师大,走上了三尺讲台。我是一个实践着的人,这句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许正是周斌不停尝试和探索的最佳诠释。

 

本科毕业生最喜爱的教师”——金融与统计学院周斌老师

  正因为经历过这些风雨,周斌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将金融理论与中国金融市场实践紧密结合,不断启发同学们思考中国金融改革所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对此,陆海婷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周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非常重视与大家的互动,总是鼓励我们自由发言、积极思考,特别注重训练我们的发散性思维。不仅如此,周斌还经常将社会上的热点金融问题引入课堂,启发同学们进行思考。这样一来,我感觉自己既学会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对问题进行分析,又与金融现象和社会热点贴得很近。。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金融市场的学习兴趣等方面,周斌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来自金融与统计学院的吴喆辰同学这样评价周斌老师的课:追踪时事新闻,透析金融热点。深入体察实情,探究学术观点。课程内容以全新的高度,着眼于金融市场的全局把握,对同学们而言,已经不再局限于知识点的掌握,而是全面提升大家的专业素质。让金融知识鲜活有趣,让同学们从心底爱上金融学,是周斌重返讲台后不变的初衷。

  沉淀属于自己的魅力

  在陈悦栋同学的眼里,周老师治学严谨,严格要求学生,但也非常平易近人,总是能够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信息,及时修正和调整自己的教学。在周斌的办公室里,时常挤满了求知的学生——本专业的、其它院系的、希望得到老师指导的、想要寻求解决问题的,等等。他坦言,非常享受与同学们在一起相处的美妙时光。对于每学期团学联和社团的学术报告,周斌总是有求必应,并且精心准备。此外,他还十分关心学生的深造与就业问题,不仅主动为学生写推荐信,还积极地帮助大家介绍、联系工作。在与同学的交流中,周斌也常常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市场的需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斌的主持下,华东师大精算教学中的三门 VEE 课程《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公司财务》,全部得到了北美精算协会的认可,成为在上海所有开展精算教育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课堂之外,周斌还是师大教工合唱团的领唱,闲暇之余喜欢打乒乓球和羽毛球。谈到今后的计划,他爽朗地笑了一声说:我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只是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之处,做一点力所能及之事。

 

关爱学生,心心相授

访本科毕业生最喜爱的教师周圣伟

大概中文系没有一个学生是不知道他的。临风阔谈滕王阁,抚卷细品长恨歌。千年文气绕梁凝,二载受教无虚席。”“目光如炬,眉目英挺,时有冷面幽默;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侃侃而谈,颇有名士风范。在我校2013年度学生心目中最优秀教师奖的评选活动中,中文系周圣伟老师凭借其渊博的学识,生动的教学以及独特的个人魅力荣获了这一奖项。

  率性生活

  周老师很喜欢文学,青年时代的他,把读书当作最大的追求。我们那个时候很单纯,天天三点一线,在图书馆、寝室、教室之间奔走,除了吃饭,就是看书。这种喜好,源于内心,也源于大学时代老师们的影响。周老师说,大学时让我敬重的老师有很多,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施蛰存先生。读大二时,他是我的导师,性情通达,博学多才。在导师治学精神的熏陶下,踏实勤勉,刻苦钻研的他,最终如愿留在了华师大。而在当时那个年代,能留校可是非常困难的,周圣伟老师对华师大的爱与身为华师人的骄傲可见一斑。

  周老师嗜好广泛,除嗜书外,还嗜烟、嗜茶、嗜棋、嗜乐。爱好运动也是他的一大,几十年来,他一直坚持着下午打一小时排球的习惯,只要不下雨,基本不变的。这些嗜好填满了他的业余生活,也成就了他的生活味道

 

本科毕业生最喜爱的教师”——中文系周圣伟老师

  教书育人

  听说学校要开《金庸武侠小说研究》这门课,正好周老师自己平时也喜欢看金庸,双方一拍即合。课程开设后,座无虚席便成了教室的常态,而听课前后,恶补金庸小说的同学更是数不胜数。

  谈到授课,周老师认为:给学生上课质量的好坏,主要是一个教师的良心问题。要想上的好,就要花时间和精力做好课前准备。上课、教学是一个老师的第一职责,尤其是在我们师范大学,那更是如此。除了课前准备,更重要的是,一个老师要关爱学生,要真心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弟子,心心相授。

  周老师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的课上,总是不乏妙语连珠,总有着丰富精彩的肢体动作。正如09级林雅晖同学所说:先生上课时,最喜欢的动作便是单手肘撑在讲台上,身体微侧,侃侃而谈。说到大鹏展翅高飞时,便煽动双臂化身大鹏;说到孔子儿子鲤趋而过庭,他便在讲台上蹑手蹑脚起来,引得我们哄堂大笑。同是中文系的崔亚楠同学也说:周老师的课像讲座,每堂课都充满惊喜,令人激动。而让彭玉兰同学印象最为深刻则是刚进大学时,周老师给他们上的第一堂古代文学作品精读课。其时,周老师一语惊人:我要颠覆你们应试教育十二年来的观念,颠覆书本上的伟人形象。正是在这样充满激情的教学中,同学们愈加喜欢古代文学,也愈加喜欢周老师。在这样的颠覆之中,我接触到了前所未闻的新观点,收获了以往不曾接触的新知识。

  读书活人

  周老师对学生的成长甚为关注,且非常注重正面引导。他对当今的大学生评价很高,现在的学生有他们的长处,读书面,读书的深度,包括文字表达和写作,在有些方面比我们那个时候进步不少。类似的鼓励话语还有很多,在2013年的毕业典礼上,周老师送给所有毕业生三句话:第一,当今社会诱惑非常多,变化非常大,但是我希望,我们毕业的同学要守住一个底线,任何时候,都要守住道德。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人。第二,除了书生意气,文学情怀之外,我希望同学们要有担当。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人是要生活的。我在课堂上一直讲,读书读得好,读书读得多,最终就是两个字——‘活人,就是要把人活出味道来,活出情趣来,活出境界来。这是读书的最大作用,也是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获得的体会。

  活出味道,活出情趣,活出境界,这是周老师与学生们共勉的人生信条,也是他一直践行的生活理念。

 

谆谆教诲沐生心,言传身教师为范

记孟宪承书院人生导师温玉亮

    56日晚上,正如开学以来的每一个周二一样,温玉亮老师准时来到了本科生公寓20号楼,作为孟宪承书院的人生发展导师与同学生进行交流。迎接他的依然是一张张年轻的笑脸,一声声清脆真诚的“温老师”。这位有着”小小的身板,大大的智慧“的数学专业课老师,这位每一次会面都让人觉得他变得更亲和、更睿智、更有风范的人生发展导师,早已在书院收获了一大票的“忠实粉丝”。

     同学们到现在都还记得温玉亮老师第一次作为人生发展导师与大家见面的场景,他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当一名造船军人。娓娓道来中,学生们结识了一个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痴迷上数学的青年,真实到感受到这位曾经的同龄人一路走来的人生信条:努力是一种信念,学习不求回报。

    在许多刚入学的学生心中,数学是让人感到负担的学科。而在温老师眼里,数学是充满乐趣与魅力的学科,“数学可以很小,魔方、数独、甚至是彩票中奖,生活中无处不浸润着数学之美;数学也可以很大,需要同学们脚踏实地、坚定前行,将对它的热爱进行到底。”听着温老师的循循教导,同学们找回了学习数学最原初的快乐,有位同学欣喜地说道,“艰深枯燥的求学过程因为温老师新鲜的视角而变得不同”。

    数学赋予了温老师无限的魅力,而温老师则向同学们展示数学的炫目光彩。同学们记忆犹新的一次交流中,温老师用整整两小时的时间,从一道例题的证明入手,通过深入浅出的剖析,带领同学们领略数学的奥妙,并进而自发自觉地进行延伸学习。他鼓励学生说,“热爱数学,像热爱自己心仪的宠物;热爱学习,像热爱自己的亲人一样。”温老师热忱和专业的态度感染着学生,也激发起了大家积极投身专业学习的热情。

 

(图为温玉亮老师在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学习上、生活上的困惑)

 

轻松愉悦的交流,可亲可爱的导师

    “每次我和温老师碰面总有一种战友见战友的感觉。”13级数学师范专业的一名同学解释道,“温老师是很好的倾吐对象,他有着对数学满满的热爱和对生活独到的见解,他犹如一盏指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

    课堂上的温老师严谨而热诚,生活中的温老师则亲切风趣。轻松的交流过程中,他从不会以一名师长的身份灌输给同学们什么,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在他口中,学生们从未听到过让人左耳进右耳出的大道理,却总是能听到他援引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分析其中的利弊,让同学们了解蕴藏其中的人生哲理。

    亲切的态度、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连同丰富的人生经历,温老师的人格魅力在点滴的交流中感染着同学,也让同学们对这位忘我地为学生付出的人生导师萌生了由衷的敬爱。每一次来书院,他都会忘时地与同学交流,都是同学善意的提醒才让他意识到,“原来要九点了,我都没注意到时间”。在闵大荒多少个寒冷而漆黑的夜里,同学们怀揣着因温老师而温暖充实的心,说笑着陪伴错过最后一班校车的温老师,等待江川3路公交车。

    和温老师相熟之后,同学们发现了他越来越多的可爱之处,他总能在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给同学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如果在食堂里偶遇温老师,他会很热情邀请你一起吃饭,以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方式关心学生最近的学习情况,有时候还会和学生唠唠家常。细心的女同学留意到温老师节俭并注重环保,他吃饭时从来不会剩下一粒米饭,平时不用餐巾纸而是随身带着小手帕。

 

(图为温玉亮老师与学生一对一交流数学学习的问题)

 

挑战重重的教师成长之路,无私奉献的引路之人

    身为一名教师,温玉亮老师将自己的教师生涯演绎成了一道庞杂与严谨的数学论证题,一步步恪守原理,一日日全情投入。和数学系很多老师一样,温老师上课从来不用ppt,因为他觉得黑板粉笔才是与学生沟通交流最好的工具。他将书中的每一个定理、每一个习题都在黑板上详尽清晰地证明、解答出来。一位细心的同学曾统计过,温老师平均一堂课要写10块黑板的板书,最多一次写了16次黑板。

     他是一个会在课堂上发急的老师,不是出于学生的态度,而是忧心自己的教学效果。因为不了解温老师的教学风格,学生们第一次上温老师的课时表现得并不活跃,温老师在课上不禁担心地问道:“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是不是讲得不够好,你们怎么都不爱听?我很着急啊。”上学期开始的时候,很多同学还不能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在课程的学习上一直力不从心。温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要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学生们义务补课。之后一整个学期,每周二晚上,温玉亮老师在结束白天一整天的课程后,又匆匆地来到教室给学生补习。他耐心地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基础知识,同时又细心地将每一个知识点与当下所学内容相关巧妙地结合。最后,上课同学反映通在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上进步了许多。

    正像12级数学师范的一名同学说的那样,“温老师将整个人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他常说,教书育人才是一名老师的天职。一个合格的老师不在于他的职称有多高,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能否教育学生科学知识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当繁重的学业压力与不理想的学习成果让同学们挫败时,是他振聋发聩的直言坚定了许多人的决心,“如果你想成为明天受学生尊敬的老师,那么今天就成为一个尊敬老师的学生”,“你知不知道,你学不好,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很有可能是中国下一代人的问题。你想想中国今后的希望都在你手上,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如果有人把你的孩子送给和你一样的数学老师,你放心吗”......温老师早已成为了许多学生的人生榜样,同学们专门整理了温玉亮语录,公布在社交网站上,已经被广泛转载与讨论。

    “不要鼓掌,我的辛苦,我的汗水能换来你们的提高就是最好的回报。”这是一名教师最质朴的自白,也包含了一名恪守师道的前辈对正在成长的后辈最殷切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