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送】通于博雅•经典导读——与人类伟大思想对话


通于博雅·经典导读——与人类伟大思想对话 

20201115日和22日,孟宪承班“通于博雅·经典导读”系列课程在学生共享空间212顺利开展,学员们在闫芳洁老师、刘攀老师、周先荣老师和苟东峰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人类文明传承经典“四书”——《共产党宣言》、《几何原本》、《量子史话》以及《道德经》的魅力。

 

------《共产党宣言》导读

孟宪承班授课采取先由跨专业学员小组汇报读书体会,再与老师展开交流学习的形式。汇报小组回顾《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史,阐明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转化。另一组同学则从《共产党宣言》产生的背景、全书结构、启示及意义等多个维度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梳理。

随后,











闫方洁老师带学员们回到《共产党宣言》的创作年代,富有激情而又深入浅出地回顾资本主义从兴起到衰落的发展史。她指出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伟大之处并未在于否定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巨大力量和成功,但是他们看出了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本质问题——对无产阶级的奴役。闫方洁老师分享:“只要人类还没有解放,还受到不公的对待,我们就不应该忘记《共产党宣言》的价值。”正处于大学时代的同学们也应从《共产党宣言》中获得启发和激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几何原本》导读

第一组分享同学从公理化方法切入,介绍受公理化方法影响的斯宾诺莎《伦理学》并谈及其背后蕴藏的非功利化精神及启示。另一小组则给出了对《几何原本》的辩证看法,特别指明书中未给出定义、引发后世争议的第五公设,并将中国数学体系与希腊数学体系进行了对比。

刘攀老师肯定了同学们带着思考阅读的成果。他带领学员们“穿越”时空,回顾数学、哲学学派的先哲;随后梳理了《几何原本》的结构,并以I.23为例展示环环相扣的逻辑推导关系图。刘攀老师的授课让同学们体会了《几何原本》之所以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力,在于它建立起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成为人们遵循的一种典范。刘攀老师最后提出,期望学员们始终保持对数学的敬畏和敬仰,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把握好“度”,













理解内涵但不要迷失其中。


 

------《量子史话》导读

首先汇报小组围绕四个关键词“坚持、随机、微观、质疑”总结出了自己的体悟;第二个小组学员在介绍波粒大战后,结合心理学知识,提出狐狸型、刺猬型人才,二者相互激发,推动了科学发展;最后汇报小组则以幽默风趣的形式讲述了量子相关的知识,将数学与物理结合起来。











周先荣老师首先表扬学员们积极的态度和各组独特的视角。她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闪存,告诉大家量子就在我们身边。随后她讲述了科学家们相互证实、挑战的故事,正是这些严谨、坚持的物理学家们建立了我们今天的物理大厦。周老师认为物理思维即是抓住问题的本质和逻辑与假设的结合。她期望大家通过阅读《量子史话》,能够得到知识、思维、能力的提升,改变思维,从而改变行为方式。


 

------《道德经》导读

经典导读最后一课《道德经》导读课上,第一个汇报小组分析了老子‘道与名’的观点,澄清了部分对《道德经》的误解,分享了对现代语境下道德的理解;另一组学员则着重将《道德经》与庄子思想进行了比较分析。

苟东锋老师随后与学员以沙龙的方式进行交流。首先从“道”的一般性观点“文以载道的说明开启交流,接着苟东锋老师对“名”、“常名”等进行分享,与学员们交流了“既然老子说‘道不可名’,又为何留下《道德经》这本书等问题。最后,苟老师对中国古代精英阶层中以理想主义者孔子为代表的仕者与以现实主义者老子为代表的隐者以及 “无为”与“有为”等进行探讨分享。












 

 

 

重拾经典,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经典阅读与师生亲近探讨让孟宪承班学员们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以及自身与世界的思考。交流过程中不断碰撞出的火花更提升了学员们的思辨能力。对孟宪承班首期学员来说, “通于博雅·经典导读”课程是扎实的第一步,我们更期待未来艰苦与愉悦并存的收获之旅会带来更大的惊喜与更显著的成长。

 

                   文字:汪永金 王佳柠 屠湣德 裴晨雅 王一霖 何雨蝶

                   图片:汪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