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红旗飘扬,一曲国歌激昂
峥嵘革命史,灼灼爱国情
山河峥嵘,时代变迁,逾越风雨岁月,历经时代沧桑,但灵魂深处的红色记忆却从未黯淡。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是中国的象征。为使同学们对国旗、国歌、国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美·育工作室于5月12日在共享空间202举办了这场美育沙龙,师生共话国旗、国歌与国徽,探寻它们背后的历史。
一、 国徽高悬,映照革命初心
国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最终确定为如今这个对称美观、大气恢宏又有国家特征的模样。在时南老师的讲解中,国徽背后的故事有序呈现,国徽的美术设计展现眼前——金与红二色寓意吉祥喜庆,齿轮与稻穗象征工农阶级,天安门表达不屈的民族精神……
【国徽的演变过程】
【时南老师讲述国徽背后的故事】
之后,益建芳老师带来一段经典红色舞蹈——《绒花》。悠扬的乐曲、矫健的舞步,一身军装、一面红旗,益老师舞出红色之美,也舞出爱国赤子心。
【益建芳老师演绎舞蹈《绒花》】
二、 国歌声起,回溯百年沧桑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铿锵有力的国歌声中,赛依努尔老师与同学们一起鉴赏国歌之美,也向同学们讲述了国歌背后的波澜故事,阐述其丰富的时代内涵——危机意识、行动精神、团结精神和献身精神。
《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先是原始手稿自狱中递出,再到十年动乱时期被禁歌词,以及文革时期被批歌词过时……它历经几番波折才成为今日之国歌,亦如我们的祖国历经磨难,日渐富强。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国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而是饱含深意的义勇之歌。当《义勇军进行曲》激昂的旋律响起时,中国人会自然地进入庄重而严肃的情态,唱响国歌,歌唱祖国。
【赛依努尔老师讲述国歌的创作历程】
三、 红旗高升,飘洒爱国热血
1949年,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七十多年来,那抹鲜艳的红色,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液中澎湃激荡,演绎成最浓厚、最炽热的爱国深情。无论是经历炮火硝烟的革命前辈,还是筚路蓝缕的祖国建设者,无论是兢兢业业的普通劳动者还是勇立时代潮头的先模人物,每一位中国人,都对五星红旗有一份特殊的情愫。
“针儿长,线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一面从在座同学的头顶飘过的五星红旗与一段江姐绣红旗的情景诗朗诵带领现场的同学们融入了这场红色的氛围。需知江姐绣红旗的故事并非虚构,江姐作为小说《红岩》中的英雄人物,其原型正是作者罗广斌——一位坚定的共产党员。今天,当我们看见飘扬着的五星红旗,不应忘记那一抹红中流淌着革命先辈们的热血。
【书院艺术团情景诗朗诵《少年中国说》】
时南老师在为同学们介绍国旗的设计之美的同时,讲解了更多国旗背后的知识。
“升国旗,奏国歌!”现场播放了最新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澎湃激昂的旋律、铿锵有力的唱词,这是响亮的中国之声,是中华儿女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奋勇向前的铮铮誓言。
【时南老师讲述国旗的诞生】
四、青春之声,接力时代使命
孟宪承书院学生党史宣讲队代表发言:“国徽、国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这不仅是由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更体现在方方面面。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信念和力量的承载,经常看看国旗、国徽,吟唱国歌,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奋进的力量。”“在活动过程中我一直紧握着手中的国旗。作为党史宣讲队中的一员,我会将这样的感受与精神继续传递下去,将党和国家的故事学习好、讲述好、传承好,为党史学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学生党史宣讲队代表发言】
同时,现场的同学们也感触良多:
【学生代表发言】
感言1:“十分感谢美育工作室主办的这次活动,让我再次深刻认识到国旗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论是《战狼》中见中国国旗放行,还是见中国国旗便不再攻击,这都是国旗对我们中国人的保护。所以在国旗保护着我们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护我们的国旗,维护国家的尊严。”
感言2:“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我欣赏了益建芳老师的舞蹈,还有江姐的诗歌朗诵,艺术的链接让我感同身受,我只觉得心潮澎湃。尤其是当红旗从头顶飘过时,我更是觉得备受鼓舞。而在最后时刻的响起的国歌,同样让我感到肃穆庄重。”
最后,黄苏茂老师进行了总结性讲话:“在座的是我们国家的青年一代,即将融入我们新一代的教育中,所以高质量的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极富意义与价值的。这场沙龙中分享了许多故事,告诉我们青年一代一定要融入时代的洪流、贡献自身的价值,所以,青年朋友们,奋进吧!”
【书院兼职班主任黄苏茂老师总结讲话】
明镜照形,往事如今,一串串脚印愈发显得清晰,一幕幕记忆深深烙在心底。红色记忆传递着红色基因,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这场美育沙龙以国旗、国歌、国徽为载体,用丰富的表现形式让同学们感知红色美,融入爱国情,让这红色基因深植于吾辈青年心中,代代相承!
美育沙龙暂告段落,但爱国之情永不会消逝。
美·育工作室的下次活动期待有你同行!
图文|美·育工作室
编辑|韩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