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名师工作坊|特邀名师为你解答教技难题!


“书院杯”教师技能大赛总决赛虽已圆满结束,孟院学子在比赛中崭露头角,立足三尺讲台,彰显教姿风采,但学生们追求卓越、不断学习的精神和热情依旧高涨。为了能够让同学们们更好地“以赛促练”,备战“佛年杯”教技比赛,并能够在赛后总结反思,更好地掌握教师技能,孟宪承书院于5月12日下午特邀请到来自华师大二附中物理学科高级教师、物理奥赛教练黄国安老师、华师大二附中(紫竹)英语学科高级教师孟范伟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醍醐灌顶的教师技能指导沙龙。


理科:华二附中高级教师黄国安老师 


文科:华二附中(紫竹)专家教师孟范伟老师


【理科专场】

来自物理专业的王世奇同学首先进行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课堂展示。说课环节详略得当,见微知著;授课环节由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现场用牛顿管演示“影响物体下落快慢因素”的探究实验,用严密的理论与细致的观察从日常生活现象推及科学原理,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授课。



黄国安老师王世奇同学的精彩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王世奇同学的授课具有“流利的表达,严密的逻辑,松弛有度的进度安排”,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进步的空间。中肯认真的评论,让其他选手也收获颇丰。

点评结束后,黄国安老师分享了自己从教二十年的授课、比赛、评委经验。就“如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如何写好教学设计?”等九大问题,展开对课堂教学的经验分享。其间,黄老师多次提到自己的参赛经历,并亲身示范讲课细节与方法,语言幽默诙谐,平易近人,台下的同学们也以热烈掌声回应。同学们积极地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也用风趣的语言耐心地回应、指导。




【文科专场】

来自英语专业的黄嘉悦同学先进行了十分钟的课堂分享,她用谜语引入主题“house”,紧接着将1940年的房屋与现代的房屋进行对比,进而引出对这两个年代生活的比较。她深入课本内容,通过连线、表格填空等多种互动方式使课堂妙趣鲜活。落落大方的姿态与有趣的活动也使得在场的同学们都沉浸其中。



同学展示后,孟范伟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进行了详细点评,并就“怎么样是一堂好课”这一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强调“确定教学重点”是课程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在备课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自己想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还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偏好,用不同方式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才能设计出让学生真正学会、学懂的课堂。此外,教师还应在书本的基础知识之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思维发散,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同学感悟】

此次活动中我们有幸听到了黄国安老师有关教技的经验分享,对教学设计以及精彩的课堂有了更深刻的领悟。比如教学目标的设置应该准确具体、可操作可达成,并且在教学环节中紧紧相扣。问题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双边活动都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追求细致,落到实处。除此之外,一堂好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还需要把握语速和仪态,与学生的互动也是十分重要的。

——19化学师范牟贵玲

本次的名师工作坊无论是优秀选手的展示,还是杰出老师的讲谈都让人受益良多。虽然选手展示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但正如老师说的“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只要语言表达、教态、设计等基本功合格,课程中其他的“闪光点”都只需为自己的节奏服务。除此之外黄老师还强调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故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的亲和力也十分重要。

——20物理师范吴择

 

本次名师工作坊让我感受了未来教师黄嘉悦学姐落落大方的上课风采,令人佩服。而孟范伟老师的分享也让人受益匪浅。对10分钟的课堂分享,孟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并以自己的课例来加以解释,提出“确定教学重点”是重中之重。对于英语课堂的教学,我们要保持“outside the box”的思维,给学生思维提升的出发点,不囿于课本知识,让学生夯实基础之外,再就思维进行拓展与发散。这让我对未来的英语教学思考更为深入了。

——19英语师范李冰之

本次的名师工作坊让我收获良多,不仅可以观摩学习学姐课例展示,还有幸可以向一线教师学习取经。孟范伟老师强调幻灯片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应当简洁有重点,不要使幻灯片本身成为中心,本末倒置。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着重考虑教学重点是什么以及这堂课要让学生学到什么这两点。抓住这两点,教学思路才会清晰,学生也能更好地吸收,有所学得。此外,老师还强调了学生活动的重要性,由于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偏好和兴趣爱好,增加学生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也能使学生更加投入课堂学习。再者,就是能力迁移和思维发散。学生的学习不应止步于书本知识,而是可以think outside the box,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性。

——19英语师范沈欣怡


文字:王心怡 徐一

编辑:朱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