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承班@STEAM创新教育跨学科思维实训营


  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正逐步向纵深推进,通过改革来重建课程文化、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而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已成当前教育发展新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站在课程改革浪潮下审视新时代师范生培养,又如何让准教师们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中流砥柱,不断引领未来教育前进的方向?华东师范大学首期孟宪承班在“STEAM创新教育跨学科思维实训营”中探索着答案。

在教务处的指导和支持下,孟宪承班聚焦跨学科教育、围绕创新思维养成开展的“STEAM创新教育跨学科思维实训营”于418日正式开营。该项目由前期培训、中期指导以及成果展示三个阶段组成,前后共历时1个月。


【前期培训】


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梁宏亮在开营仪式上勉励各位学员,作为未来教育的脊梁,不仅要师德卓越、教学卓越、育人卓越、发展卓越,同时要思维卓越,要勇于把握未来教育前沿方向,不断积累教育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向成长为一名卓越教师不断迈进。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的姜冰倩老师、高佳平老师以及王杰老师分别就“STEAM创新教育理念”“跨学科思维方式”以及“地方特色跨学科校本课程实施案例”进行了分享,为孟宪承班学员后期进行项目实践奠定基础。这种将新兴教育理念与学科深化探索相结合的项目体验极大地吸引了学员们的兴趣,纷纷表示期待参与具体项目的实操与展示。





【中期指导】


 “坐着高铁看中国”“趁得风轻放纸鸢”“田园生活无限好”……看到这些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孟宪承班学员深度挖掘学科间的融合交汇点,结合STEAM创新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思维方式,构思着别开生面的跨学科课程。

指导课上同学们纷纷抛出自己小组的备课构想,姜冰倩老师强调课程设计关键依然是在如何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她赞赏同学们的课程构想思路清晰,也初步体现了各专业融合的特色,建议同学们继续完善设计细节,并且有机会将其提升成校本课程项目,在实践中落实。














【成果展示】


 516日,STEAM创新教育跨学科思维教学成果展示在第一教学楼435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系姜冰倩、王杰作为指导教师出席。孟宪承班学员代表围绕“红色金子——番红花”、“遇见台湾”、“走进石油”、“金牌汽车销售实习生”“临港片区优势何在”“疫情与社会”……等主题,融合文理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进行教学设计成果展示。



来自2019级物理专业的刘飞龙同学以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时政热词引入石油行业低碳转型的大趋势,并通过VC泡腾片向学生演示石油开采过程,设计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生动有趣的展示吸引了在座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2019级历史专业朱哲冉同学分享了关于“番红花”的跨学科教学案例。由番红花的历史引入,分析番红花的生物特性、种植番红花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并结合习总书记考察河南南阳时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讲话,深度挖掘番红花的中药特性,将中国特色贯穿于跨学科教学过程中。




 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何雨蝶同学就“新冠肺炎疫情与社会”专题项目进行分享。通过对生物学、物理学、哲学、文学等相关知识的融合,激励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现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姜冰倩老师针对同学们的教学设计给予很大的肯定,认为同学都深刻理解了STEAM教学方案设计的方式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今后的教学科研中将做学到的STEAM教学模式运用到实际讲台。同为也为同学们的方案设计提出几点提升性的建议:首先,应该进一步明确教学对象,使教学活动的安排更有针对性;其次,要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来展开教学,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感。



教育信息技术学系王杰老师肯定了各小组的立意与设计方案,并提出对周期于比较长的专题式课程,可以细化考核要求,及时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助于达到教学预期效果;同时课程的内容可以结合学生学习能力,进一步深化提高。



通过“STEAM创新教育跨学科思维实训营”,孟宪承班学员对未来如何培养具有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学生有了更清晰的答案。孟宪承班班主任卫洁君在活动结束后总结:“通过学科融合提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跨学科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学会团队合作,激发创新思维,鼓励自主学习这是新时代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通过这次实训,相信大家在实践操作中对跨学科教育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未来一定能够在教育事业中为国家培养更多中坚人才。”



|薄小凤

|潘世嘉、卫洁君

特别感谢|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编辑|张婧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