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下午,“孟院家话”孟宪承书院2021届毕业生成长经验分享暨暑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顺利举行。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梁宏亮、孟宪承书院团委书记成一川,与2021届毕业生代表以及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团队代表们畅谈教师生涯实践,展望未来发展。本次座谈会由成一川主持。
“今年的毕业家话与往届很不一样,我们不仅请来了毕业生代表,还请来了低年级的同学们。大家既为学校和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还共同探讨师范生的成长历程,让孟院的卓越教师品质届届相传。”孟宪承书院副院长梁宏亮开场致辞。随后,毕业生们在座谈会上回顾孟院生活、分享自己在公益服务、课外科研、教师技能、社会实践中的收获与感悟,也展望未来、交流职业规划,为即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组代表们答疑解惑。
漫谈来时路
“我们从五湖四海来,在孟院相依相伴了四年”
2017级物理专业的林涵容同学分享了自己参与公益服务的心得,提到了在华师大科普志愿者队、物理科普基地、电影博物馆志愿者活动中的点滴感动与成长。2017级中文专业的宋静雯同学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科研经历,为学弟学妹们科研实践提供建议。
“大一时,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太好”,2017级化学专业的甘雨欣同学这样说,“后来,我观摩教技比赛、陪学长学姐磨课,自己也不断讲课练习,纠正了教姿教态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感激自己能从一个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的新生逐渐成长为屡获嘉奖的预备教师,并将怀揣着这份成长经历的美好站上三尺讲台”,2017级思政专业的陈项澜同学分享了自己对实践的理解,表示 “实践不只是一次暑期实践活动……如果‘卓越’是一个形容词,那么‘实践’就是它的动词形式。”
再续实践情
“想问一下学长学姐们,我们应该怎样高效推进我们的社会实践项目呢?”
2019级中文专业的伍永勤同学分享了教育教学社会实践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小学“五育”开展情况调研——以川渝地区两所乡村小学为例》。“为了提升实践结果的有效性,你可以与指导老师密切沟通,在调研之前做好充分准备”,2017级数学专业的袁景辉同学做了点评,并解答了她对于如何推广实践成果的疑惑。
2020级历史专业的张问秋同学分享了建党百年社会实践项目:《百年党史看上海:基于历史学科基础教育教材与沪上红色资源的 党史梳理与德育实践》。2017级历史专业的尹智化同学建议张同学可以着重聚焦一个板块,切入点适当缩小,同时注意成果的故事性。
“我们应该怎样高效推进社会实践呢?”2020级物理专业的陈敏同学汇报了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百年奋斗、青年继任,助力乡村振兴》,同时提出了这样的困惑。2017化学专业的丁菊魂同学分享了调研小技巧:拓宽调研渠道,比如利用网上问卷、为受访者发放纪念礼品表示感谢等。
共话教师梦
“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去改变‘唯分数论’,那么恐怕就没有其他人能去改变了。”
在自由交流环节,毕业生代表们依次发言。“大学是试错成本很低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机会,勇敢尝试,为自己以后的发展积累经验。”宋晓凤、沈丹阳同学都提到了这一点。“我现在还有些遗憾,我在学校图书馆呆的时间不够久,听的讲座也不够多”,林涵容同学幽默地说。甘雨欣同学说:“华师大培养出来的老师,一定不要成为只看成绩的老师。如果我们都不努力去改变‘唯分数论’,那么恐怕就没有其他人能去改变了。”
毕业生们同时也对书院的发展提出建议,建议书院继续举办优质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同学参与其中,提供更多锻炼教师技能、学习前沿知识、拓宽研究视野的机会。
扬帆再启航
“希望天南地北的我们,都能万事顺意”
座谈会最后,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为孟宪承书院暑期社会实践授旗。她为2021届毕业生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提出要求与期望。“立德树人需要用无声的行为感染他人”,她强调同学们作为新时代师范生应当具有情怀,富有爱心,在明确目标后,及早行动,通过社会实践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做到知行合一。
书院为2021届毕业生代表们精心设计了纪念车票作为毕业礼物,车票虽小,但祝福毕业生们“奔向锦绣前程”的心意却真挚而深厚。
本次座谈会师生共聚一堂,2021届毕业生分享个人经历,为学弟学妹们传道解惑,共同探讨卓越教师的养成,交流师范生的生涯实践经验,明确师范生肩上的重任。这是一次毕业生们在孟院这个大家庭中共话家常的交流会,更是在建党100周年、建校70周年之际,共议未来发展、共谈师范生成长、共明肩上重任的主题活动。孟院学子将肩负教育发展的使命,在成为卓越教师的道路上不断奋斗,在教师岗位上绽放自己的青春风采!
文字 :杨安妮
图片 : 章申 司柯妮
编辑 : 图妮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