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悟红⾊历史,探寻周总理⾜迹,在总理诞⾠125周年来临之际,华东师范⼤学孟宪承书院周恩来学习社的16名师范⽣组成研学实践队,奔赴祖国诸多蕴藏着红色基因的厚重土地,开展“行走的微课堂”红色研学实践,以青年力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这个寒假,我和同学们在家乡的周恩来故居、伟人纪念馆参观学习,我们聚焦当地教育实践开展专题调研,并及时和小组成员交流研学体会,共同打造红⾊的⾏⾛微课。沿着历史的⾜迹,扑面而来让我们感动震撼的是革命前辈为国家为人民不懈奋⽃的崇⾼理想信念和在⾰命中体现出的强⼤领导⼒、号召⼒。作为新时代的⻘年和末来教师,我们更应该把这份崇⾼的敬意寄托在实际的⾏动⾥。”周恩来学习社副社长、实践队队长贡洁如是说。
⼀、寻访周恩来⾰命⾜迹,打造红⾊⾏⾛微课堂
历史足迹是跨越时空的种子,同学们亲临家乡的红⾊基因⼟壤,来到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奋⽃过的地方,重温⾰命年代的历史故事和时代选择。⻩芸聚焦周恩来与赣南苏区的故事,实地考察周恩来在瑞⾦的⾰命故事;王玲探访周恩来在上海的⾰命⾜迹,在永安⾥44号和中共四⼤纪念馆参观学习;贡洁实地考察内蒙古的王若⻜纪念馆,讲述王若⻜与周恩来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故事;郑彤欣以“⾚光之下,法兰⻄探寻⺠族复兴”为主题,讲述周恩来⼀⾏⼈的赴法岁⽉;⽑灵⾛访太湖县的红⾊⾰命纪念馆,探究家乡红⾊⾰命纪念馆的⾰命历史和教育意义;郭静雅讲述⻘年周恩来的编辑出版故事,诉说新时代⻘年的价值选择和家国情怀……在一次次实地⾛访、史料挖掘和线上研讨中,同学们串联起寻访中的点滴,思考着新时代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结合点,形成一个个兼具普及性和创新性的红色微课。
⼆、围绕周恩来成⻓历程,开发红⾊研学课程库
同学们聚焦周恩来⾰命⽣涯奋⽃历程,精⼼制作多元主题微课,⽤⾃⼰的语⾔和表现形式解读和表达⾃⼰对总理的敬仰之情。⻢瑞索菲娅以“⾛进周总理的阅读⼈⽣”为主题探索⻘少年周恩来的阅读历程,李源扬以“初⼼不染尘埃,海棠花开如故”为题,从诗词的⻆度讲述周恩来总理的精神品质;⻢创、唐博⼒等围绕1917-1924年间周恩来东渡⽇本和赴法勤⼯俭学的故事,形成“东渡⻄⾏”的微课;赵航题为“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肩息”的微课讲述周恩来⻘少年时代的新闻实践;耿国峰以“为中华之崛起⽽读书的少年”为切入点,分三部分讲述少年周恩来的成⻓历程;张晓以微课的形式探究周恩来、陈毅等⼈“九⽉来信”的故事;童瑶以“红岩树丰碑,精神耀千秋”为主题讲述周恩来总理在重庆的光辉岁⽉……作为未来教师,同学们自发组织多次线上研讨,通过史料的挖掘、教案的研讨、微课的打磨,结合所学知识与技能形成较为体系的课程库,也在一次次研究讨论中升华了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三、共享校内外育⼈资源,推进“⼤思政课”研发
上海翔宇基⾦会执⾏董事⻓、周恩来侄孙⼥周蓉女士对同学们的研学热情表示肯定,也对研学成果进一步打磨提出建议,“历史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寻找周恩来⽣平事迹背后的动因也是未来教师探究的⼀⼤⽅向。”上海翔宇基金会理事陈菱启发同学们对青少年周恩来的成长历程进行多维考察,孟宪承书院党委副书记梁宏亮对实践成果形成“学习-思考-践行-体悟”的闭环提出希望,学习社指导老师沙炜娟也对研学微课的后续推广作出展望。
据悉,在上海翔宇公益基金会的指导和中共一大会址、周公馆的支持下,师范生红色研学实践成果将推广到长三角地区的中小学周恩来班,进一步引导⻘少年在学习实践中赓续精神⾎脉,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尚情怀。此次实践具有校社联动、⼤中学⼀体化等鲜明特⾊,是丰富00后学习教育载体的生动实践,是共享“大思政课”育人资源的新的尝试,有助于培育⼀批批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有道德情操的“四有”好⽼师。
图文 | 周恩来学习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