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公布了“感党恩 念党情——我的故事给党听”献礼建党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的评选结果,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刘晓梅同学荣获高校组一等奖!
我的故事给党听:青春无悔,一生无憾
“我渴望青春是纯粹的迷彩,干净的短发,也渴望生活有规律的作息和严明的纪律,我渴望对着升起的五星红旗行一个庄重的军礼......”这是我入伍时说的话,如今想来依旧会让自己热泪盈眶。从校园到军营,我带着满心憧憬而去,也守着一腔热勇而归。如今,有幸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成为一名正式党员的我,国旗、党旗、军旗就始终在我的屋外,我的眼前和心头荡漾,给我力量,同我前行,也让我守护。
干净的短发 严明的纪律
她从绿色军营里 收获了责任和感动
教室到机房 训练场到比武场
怀抱理想入校园 勇于探索燃青春
火箭军中求大我 一生无憾护荣光
01
“在入校的两年后,我勇敢地走进了绿色军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火箭军战士。”
100个仰卧起坐
100个蹲起
100秒平板支撑
新兵训练期间,刘晓梅和战友们利用休息时间每天定任务、锻炼自己的体力,最终在结训考核中取得全优成绩。她还大胆开创了每周一次的“晓梅课堂”,担任连队活动主持人、作为新兵代表在结训大会上发言。带着新兵连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和不服输的坚韧,下连后刘晓梅率先成为了一名话务纠察员,多次圆满完成大项演训任务的通信保障工作。
在那些学习、理解和践行条令条例的日子里,刘晓梅产生了自己对军营的理解:“大声问好”懂得了尊重发乎本心,礼貌出于自然;“豆腐块”的塑造,让人愈发细致、耐心;而对三大步伐的规范练习,则更加融入集体,更加正直也更有军人气质!
02
“尽管脱下这身军装,不能再提及那些英雄的‘家里人’,不能再说明那些我曾标榜身份的部队番代号,也不能再以毋庸置疑的姿态走向战场一线。”
从教室到机房
从训练场到比武场
从基层到机关
2018年她被选派参加比武集训。11月作为分队代表取得了该部条令知识竞赛的团体第一名;12月获得了火箭军条令法规知识竞赛二等奖,并荣立个人三等功。
结束比武后,刘晓梅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2019年2月担任某区微信公众号远程编辑,3月成为该平台特约记者;7月份担任火箭军微信公众号远程编辑。先后在内外网上参与策划、发表稿件、视频和摄影作品90余篇,其中两篇见报于《火箭兵报》。
她坚定了入伍的初心,理解了军装的深刻含义,和祖国站在一起,紧贴着祖国的心房。
03
2019年9月返校,刘晓梅在“小我融入大我,青春告白祖国”华东师范大学主题社会实践青春分享会上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向祖国告白;10月1日,在“我与祖国共奋进·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活动上完成升国旗任务,并作为退伍士兵代表发言;同年12月,被评选为“华东师范大学第二十九届十佳女大学生”。而在疫情期间,则尽己所能帮助家乡开展卫生和防疫知识科普的工作。回归校园生活后,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书院、学校的各类活动和工作,取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
尽管脱下这身军装,但始终热爱,热爱眼前、身后的一切,热爱一切的付出,付出后所收获的所有成长与感动。
如今,我会依旧坚守自己热爱的位置和足下的土地,努力追求专精的学识和广博的智慧,谨记“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始终传递爱国、担当、勤勉、有志的青年品质,全力守护这一身军装所给予我的无限荣光。
所幸青春无悔
还望人生无憾
*素材有刘晓梅提供
统稿:康汇珺、李璇
编辑:章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