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践】师范生双创我们一直在路上

32个项目获得书院双创立项


  配合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布局,聚焦院聚焦师范生创新创业教育,致力于打造“书院-院系”协同,具有教师教育特色、专业融合优势的双创工作方案。孟宪承书院本年度创新创业立项申报自924日正式启动。今年同学们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高涨,至108日申报截止,一共有59个项目参与申报。最终共有32个项目获得孟宪承书院的立项推荐

 

引导双创思维:双创分享会火热开展

  为了后续立项答辩工作的顺利开展,孟宪承书院创新实践中心有条不紊地收集项目材料、筹备答辩工作,并于109日晚举办了立项答辩咨询会

  本次咨询会邀请了刘诗雯、葛蓉两位具有丰富科创经验的项目组长分享科创经验,以期帮助本次参与创新创业立项申报的同学们熟悉相关流程,更好地参加后续进行的答辩,共40余名同学参加了本次活动。



紧抓研究重点:立项答辩顺利完成

  1013日下午13点,立项答辩在一教四楼正式进行,来自各个专业院系及教师教育学院的——卢晓旭、刘森、陈波、陈静、柴志方、栾瑞红、高佳平、章瑛、景培书、程靖十位老师担任评委嘉宾。



  本次参与立项申报的59个项目共分为三组进行答辩,答辩包括项目陈述与评委提问两个环节。

  在共计长达四个半小时的答辩过程中,各个项目组的同学们准备充分,配合制作精良的PPT,围绕研究价值、创新性、拟解决问题及成果预期呈现等方面,向评委嘉宾们陈述展示了自己的研究计划

  一些项目组已经提前完成了相关文献的阅读,对同类研究的总体现状阐述充分;一些项目组已经完成前期论文的发表,更具竞争力。



  在问答环节,评委嘉宾也针对性地提出各种问题,同时也给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对于大多数目标贴近中小学基础教育、紧扣“课改”、“双减”等热点问题、研究视角新颖、具备独创性的项目,评委嘉宾们都予以了肯定和支持。同时对个别研究目标不清晰、调研范围不合理、可操作性不足、重复研究的项目,评委嘉宾也给出了不建议立项的结论。



  经过10位评委的综合评价,最终32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孟宪承书院的立项推荐,相关的项目组已经按照要求在网上提交申报材料,最终结果以教务处和创新创业学院公示为准。以下为拟推荐项目清单:



突出创新亮点:思考教育前沿发展

  和近三年申报情况相比,本次推荐的项目涵盖内容广泛,孟宪承书院的九个中小学基础学科均有涉及。涉及“公费师范政策”、“高考改革”的研究项目因为重复研究过多,本次没有进入推荐名单。此外本次推荐的项目还具备三个新的特点:

1STEAM课程、跨学科融合项目比重增加

  STEAM和跨学科融合教育近年来在中小学普及很快,和以往相比,这种新颖的模式打破学科壁垒,把多个学科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化的学习过程当中,有很强的趣味性和较高的实用性,也日益成为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

  教师教育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合孟宪承书院自2017年针对师范生开设了“学科教学创新实训营”,迄今已开设六期,2021年打造为“STEAM课程设计”与“智能教具设计与创造”两门课程,帮助同学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为同学们打造了良好的平台。

2、紧扣当前形势和前沿政策,创新程度高

  教育部今年7月颁布了双减政策,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和课外补习都由此产生很多改变,也衍生出很多新的问题。本次立项中有8个项目涉及双减政策,最终有3个项目获得立项推荐。

  此外还有针对今年新入学的“国家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对策的项目“优师专项计划学生学业情况与心理状态研究”也非常具有创新性。

3、社会调查类项目视角新颖,有研究价值

“部属师范大学非公费师范生学业现状研究”把研究目标放在了“非公费师范生”这个既不享受公费师范政策照顾,又有别于非师范生侧重学术的培养模式,且具有“小众”特点的学生群体,非常具有独创性,答辩时获得了评委嘉宾的一致认可。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大学生科创参与行为研究”则把研究目标放在了创新创业本身,通过调研同学们参与创新创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背后的环境及个人原因,对未来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校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孟宪承书院秉承学校倡导的“卓越育人”理念,依托“双院协同”优势,通过学业指导办公室和书院团委下设的创新实践中心和科创部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相关活动。

除了常规的培育项目立项、中期、结项验收、学术竞赛项目征集上报以外,“科创通识研修班”、“学术年会”及各类专题沙龙也陆续举办,为有志于学术研究的师范生们搭建了一个自我实践和提升的平台。

  最后,祝愿所有同学在科创的征途上不断奋进,探索未知,发现更好的自己!

 

 

策划丨孟宪承书院创新实践中心

编辑|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