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发展导师制度


 

编者按:孟宪承书院人生发展导师工作自20139月启动,选聘12个专业学术造诣和教学能力均十分突出的32名教师组成人生发展导师团队为书院学生提供指导与咨询服务。人生导师每周固定来书院与同学们交流,围绕学生关心的专业学习、大学生活、生涯规划、就业等方面展开讨论,人生导师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学生提供指导与帮助。

截至201312月统计数据,人生导师团队已在书院开展274次交流会,为超过1380人次的学生提供帮助。人生导师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以温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们在亲切交流中得到启迪与进步。通过课程学习辅导、科研项目指导、读书会、主题沙龙、参观出行等活动,人生导师在新生适应期引导与专业学习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帮助。

 

 

孟宪承书院聘任32位人生发展导师

 

917日上午,孟宪承书院人生发展导师工作启动会暨聘任仪式在闵行校区本科生公寓20号楼120会议室举行。副校长郭为禄、孟宪承书院院长王建磐、相关院系推荐的人生发展导师以及孟宪承书院部分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吴薇主持。

会上,教务处副处长兼书院副院长赵健介绍了人生发展导师工作方案,他表示,书院设置人生发展导师,就是希望选聘一批具有较高学术造诣、丰富人生经验,乐于并善于与学生交流的优秀教师,在学生遇到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时能够提供睿智的指导和帮助,能够与已有的辅导员老师、专业导师、学生导师各自分工、各有侧重、相互补充,构建较为完备的导师工作体系。书院学业指导办公室主任李桦通报了书院近期开展的学业调查情况,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业规划,如何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选课等方面面临许多困惑,迫切希望得到帮助与指导。随后的互动讨论阶段,与会人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指导学生经验,踊跃发言,对人生发展导师工作的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讨论结束后,王建磐院长指出,如何开展养成教育、推进学风建设是孟宪承书院工作的重心,书院一定会和各专业院系通力合作,主动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共同关心学生,尽力帮助学生成长。

郭为禄进行了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建设孟宪承书院是一项新的探索,在建设工作中一定会遇到许多新困难、新问题,学校鼓励各方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础上,勇于尝试新方法、探索新举措。师范生的养成教育,既要紧抓学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学习,还要帮助学生做好学业规划、人生规划。书院设置人生发展导师,就是在原有指导力量的基础上做“加法”,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希望各专业院系和孟宪承书院结合学生发展需求,以实效为目标,密切合作,积极探索,力争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稳定的工作模式。会上,郭为禄、王建磐还为受聘的32位人生发展导师颁发了聘书。 

 

 

 

 

以师为友:孟宪承书院人生导师制受欢迎

 

 “我的大学四年该怎样规划?”“专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怎么办?”“老师的办公室离住宿区太远了,想找老师却总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如今,随着人生发展导师在孟宪承书院的开展,学生们的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孟宪承书院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试点,自实体化以来,始终坚持把开展师范生养成教育、推进学风建设作为书院工作的重心,以期进一步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开学以来,孟宪承书院和各个专业院系通力合作,着实有效地推进人生发展导师的工作进程,现已陆续开展了人生发展导师聘任暨启动仪式,各专业院系的人生发展导师见面会,以及数场精彩的人生导师坐班咨询交流会。导师制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师生见面是一“家”

 

为了以最快速度增进学生对导师的了解和认识,更好地拉近师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沟通渠道,导师启动会刚刚落下帷幕,形式多样的导师见面会在书院的12个专业开展了起来。在导师们精彩的介绍和同学们积极的提问中,学生的困惑得到了初步的解答,同时导师和学生之间也建立了信任与感情。导师们鼓励大家放下顾虑,积极主动找老师们沟通。很多老师向学生们提供多种联络方式,以保证能够及时了解并解答同学们的问题。每一场见面会之后,学生们都十分珍惜能与导师交流的机会,将导师们团团围住,争相提问。

 

导师见面会不仅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更增进了同学对导师的感情,为日后的人生导师指导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学们都很期待今后能与导师有密切的沟通交流。

 

 

生物系导师见面会杜震宇老师接受同学们献花

 

 

物理系宦强导师会后解答学生疑问

 

答疑解惑有“大咖”

 

人生发展导师工作启动会刚结束,历史系郑寅达、数学系刘永明、英语系刘森等导师都迫不及待地来到20号楼书院社区了解导师相关工作,与学业指导办公室人员和书院辅导员们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辅导员们的介绍,导师们对书院全新的工作和管理模式充满了信心和期望,同时也对辅导员们的工作给予了肯定。相信在“人生导师+辅导员”的全方位指导下,书院的学生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与此同时,大外部周小勇导师、化学系王毅导师率先到20 号楼书院社区和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专家咨询交流。周小勇导师了解并解答了书院新生新学期英语课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王毅导师则通过自己多年的学生工作经验给化学系的新生们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师生们就专业学习、大学规划等问题展开了轻松自由的沙龙讨论。小小的谈心室已装不下师生们的热情。同学们纷纷表达对人生发展导师的欢迎和期待,对书院未来和自己人生发展的信心。

 

 

外语学院周小勇老师在孟院解析大学英语改革

 

 

化学系王毅老师在孟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国庆节过后,书院的人生发展导师工作将正式步入常态化,每周都会有多位人生导师亲临书院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与同学们畅谈人生感悟。除了传统的交流会及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形式外,书院还将采纳师生们的建议,尝试组织师生午餐会、咖啡时刻等更多轻松灵活的指导形式,为师生交流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校领导与孟院人生导师共话学生培养

    1227日下午,我校校长陈群、副校长郭为禄、孟宪承书院院长王建磐与书院近30名人生导师济济一堂,对本学期孟宪承书院人生导师工作进行总结。导师们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进行研讨和展望。会议由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薇主持。

 

    会议首先回顾100天来孟宪承书院人生发展导师工作的点滴,一起重温了一个个温馨愉快的师生交流场景。32位导师、274次会面、数百次的邮件往来,从点拨学业困惑到探讨人生追求,在与导师们亲密相处的100天中,每一位同学不仅仅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更是收获了成长,不仅是学业,还有生活。

 

    话题从如何学习“微积分”到怎么处理“异地恋”,从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到如何缓和“与父母的关系”。正如一位学生来信写到的,有一些困惑,跟同龄人倾述,仍是迷茫;跟辅导员求助,但他们也只是年纪稍长,偶尔给的的建议也是力不从心,但是人生导师有学识有阅历,学业上可以辅导,生活上可以指导。据统计,平均每周都会有二十多位人生导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话题涉及范围较广,约40%关注课程学习,35%侧重学习方法,15%涉及生涯规划、情感生活等。

 

 

 

    1227日下午,我校校长陈群、副校长郭为禄、孟宪承书院院长王建磐与书院近30名人生导师济济一堂,对本学期孟宪承书院人生导师工作进行总结。导师们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和收获,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开展进行研讨和展望。会议由书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吴薇主持。

 

    会议首先回顾100天来孟宪承书院人生发展导师工作的点滴,一起重温了一个个温馨愉快的师生交流场景。32位导师、274次会面、数百次的邮件往来,从点拨学业困惑到探讨人生追求,在与导师们亲密相处的100天中,每一位同学不仅仅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更是收获了成长,不仅是学业,还有生活。

 

    话题从如何学习“微积分”到怎么处理“异地恋”,从如何规划大学生活到如何缓和“与父母的关系”。正如一位学生来信写到的,有一些困惑,跟同龄人倾述,仍是迷茫;跟辅导员求助,但他们也只是年纪稍长,偶尔给的的建议也是力不从心,但是人生导师有学识有阅历,学业上可以辅导,生活上可以指导。据统计,平均每周都会有二十多位人生导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近距离交流,话题涉及范围较广,约40%关注课程学习,35%侧重学习方法,15%涉及生涯规划、情感生活等。

孟宪承书院人生导师共话学生培养

 

 

书院曾收到一名中文专业学生的来信,他说在导师面前,他可以无拘无束地倾吐成长的欢乐与忧伤、迷惘与憧憬,“温馨的感觉如同大江之水一样欢畅地流入大海母亲的怀抱”。化学专业一位一年级学生在年末送给导师的感恩册中写到,“在这短短的大一上学期之中,我们细心聆听‘丁大神’(丁旵明老师)在课堂上的知识讲解,用心感悟王毅老师、陈启明老师的谆谆教诲,把握着前行的方向,在化学这条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同学们用质朴但又满溢情感的语言,表达对一路扶持自己成长的导师最真挚的感谢。

 

会上,导师们陆续分享了在书院工作的感受。首先发言的谷人旭说“孟院就像一个特殊的家,这100天的工作纪念日也是我自己的纪念日”,每一位导师都为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力。导师们也表示,正是这些单纯可爱的孩子们,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作为人生发展导师的责任和快乐。

 

针对孟院学期初的学业诊断和期中考试成绩分析所反映的问题,导师们充分利用见面机会为同学们做深入、细致的辅导。数学系温玉亮老师在《高等数学()下》期中考试之后主动约谈成绩欠佳的同学,帮助他们寻找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体育系李世昌老师在了解到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后,特别为学有困难的同学加开了解剖学课程的专场辅导;英语系周小勇老师为缓解部分2013级新生对大学英语改革适应困难的情况,牺牲晚间休息时间为12个专业的同学进行分场辅导。

 

导师们分享一学期来的工作心得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不少导师还走入学生的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物理系的宦强老师在听取同学们反映课堂学习困难的情况后,利用自己教学督导的身份到课堂上听课,将同学们的困难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提升教学效果。历史系的郑寅达老师和化学系的王毅老师学生工作经验丰富,他们经常会客串起辅导员的角色,为同学做思想和情绪上的开导,和两位导师交流过的同学离开时往往都是面带笑容。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师们积极捐书荐书,政治学系的王向民导师不仅推荐了近百本详尽的书籍,还细心地进行了归类;资环学院的卢晓旭导师更是附上了书籍封面的截图。中文系的文贵良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了《胡适留学日记》,并与同学们分享了读书心得,包括如何分配读书时间和怎样读书;竺洪波老师则针对同学们不知道怎么选择读物的问题,建议学生要读经典的书和前沿的书、喜欢的书和需要的书,还介绍了精读与泛读结合的方法、阅读与研究结合的方法。

 

王军、周小勇、李月琴、叶王蓓、孙尹、刘森六位导师除了日常的师生交流,还辅导同学们参与科创项目,从启发选题到指导调研劳心劳力,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自主钻研能力。在他们的指导下,书院科创实现了零的突破。

 

王建磐院长代表书院师生感谢导师们在书院的付出,并诚恳地邀请导师们对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会上,导师们不吝美言地表达了对孟院团队行事作风高效有序的肯定,以及工作氛围温馨热情的赞许,同时也诚恳的表达了对导师工作的建议和下一阶段工作的设想。在交流中,导师们都对师范生的养成教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同时也探讨了当前师范生就业时间面临的现状和问题,强调加强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随着讨论的氛围越来越热烈,导师们就人生导师的工作理念、开展形式、硬件配备等问题,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陈群就未来人生发展导师工作提出寄望

 

陈群充分肯定了书院与导师为学生们投入的热情,并从人生发展导师工作展开,期待书院与院系继续紧密合作,在各自的领域发挥优势,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培养,为将来通识教育的普及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郭为禄在讲话中用“道”和“技”阐述了学术素养和师范技能各自对师范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努力提供良好的“滋养”条件,让学生完成从师范生到教师乃至教育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