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文化建设中心主办的“文化之旅”活动在沪上几所主要博物馆、美术馆、陈列馆等举行。来自孟宪承书院不同专业的二十几名同学一起参加了这次活动。
l 亲民的宣传方式——微信、人人网分享转发
此次“文化之旅”活动,前期宣传主要利用了当下最流行的社交媒体软件微信、人人网等。通过朋友圈转发、人人网分享等方式扩大活动宣传面,吸引同学们报名参加。
社交媒体创新活动宣传
l 丰富多彩的任务点设置——覆盖上海知名艺术场馆
报名的二十几名同学被分成六组,每组2-4人不等,活动涉及包括上海市区内的主办方设置的两条线路共8个任务点(每条线路4个任务点)。在每个任务点,主办方都设置了数个不同分值的趣味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即可获得相应的分值。两条线路随机发放给参赛者,其中每条线路的第一项任务是必选项,之后的几个任务点是任选项,参赛者可以选择性完成任选项,并获得相应分值,在活动截至时间之前到达学校即进行有效算分,否则分数视为无效。活动过程中,主办方在书院社区内设立活动后方,由相关人员接收各小组的活动进展情况、发出活动任务语音信息、计算分数并选出优胜者。
丰富多彩的活动任务点及线路
紧张忙碌着的后方工作人员
l 富有创意的活动形式——微信语音接收后方任务
中华艺术宫作为本次文化之旅的必选站,可谓这次文化之旅的“文化生命线”,它陈列着反映中国近现代美术起源和发展的艺术珍品,包含着风格迥异、种类繁多的艺术作品,凝结着上海多元文化形象的精髓。同学们边兴致勃勃地参观边完成主办方下达的任务。
同学们认真地欣赏绘画作品
“爱恨就在一瞬间,举杯对月情似天……”同学们听到来自后方发来的微信任务,微信语音里传来的融合戏曲元素的歌曲《新贵妃醉酒》的片段先是一怔,然后哄然大笑——原来这是旅程中的另一个任务,根据歌曲中的戏曲和传统文化元素,寻找古代名家的著名画作《贵妃醉酒》。“任务很特别,之前没有想到!”一位同学笑着说。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展廊,同学们都感慨万分,其中一位张同学最喜欢这里:“我从小就喜欢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片,这次在中华艺术宫看到,感动的差点没哭出来,回忆太多了!”其他同学也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自己儿时最喜爱的动画形象。
l 新鲜的任务形式——对比昨天与今天的魔都建筑
上海城市规划馆是上海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展示的主题,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
同学们在城市规划馆三楼看到了上海市的模型,不约而同地被这具体而微的模型所震撼,对模型啧啧称赞。游览过程中,通过图片对比、视频观赏与模型观赏,同学们都更为细致地了解了上海的城市文化。
趣味任务之在上海城市规划馆找到“昨天和今天的上海国际饭店”
除此之外,同学们还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等。同学们在上海博物馆,参观了钱币馆、玉器馆、陶瓷馆、绘画馆、书法馆、雕塑馆等众多场馆,更细致地观察展品、更加认真仔细地了解展品的历史渊源,体味到了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在上海当代艺术馆,领略了相较于古代、近现代艺术的当代艺术的发展情况;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同学们饱览了形色各异、巧夺天工的琉璃艺术品。
同学们在仔细研究少数民族服饰
各小组回到学校后,主办方根据同学们一整天的表现评选出了此次“文化之旅”一等奖的团体——由体育专业的张蕾、王财富和思政专业的李晨组成的小组。活动结束后,文化建设中心的“小记者”们还对部分参与活动的同学进行了采访,同学们都畅谈对此次活动活动感受,王同学说:“非常感谢学院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们在参观场馆时这么有乐趣”。张同学笑着说道:“这次活动有点像《爸爸去哪儿》,而且还是采用小组自己找线路的形式,让我们熟悉上海线路,挺好的”。毛同学赞叹道:“品读不同的艺术,对自己的人生有了不同的理解。”
参加活动后同学们的感悟:累并收获着
游沪上文脉,读魔都精髓。因为文化之旅,不同专业的同学相聚在一起一同完成任务,一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次活动寄托了书院对学子们心灵建设和视野开拓的希望,希望同学们多了解历史文化艺术,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为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化建设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