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寒假期间,2012级英语专业三位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利用寒假社会实践的契机,开展了“华师人在路上”微公益演讲活动。三位团队成员通过在各式交通工具上进行公益演讲,在“移动”中传播了知识,传递了美好。“勇气、相信、智慧”是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关键词,下面截取了活动中的三组典型镜头。
第一站——重庆市秀山县公交车
微主题:“H7N9”的防御关键词:勇气
杨潇同学是本次活动的第一个实行者。她的微公益演讲主题是“H7N9的防御”。她在出发前查阅了大量资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于在公共场合开展演讲她总不免有些害怕。最后在弟弟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来到了公交车站,上了一辆乘客适中的公交车,准备在公交车上面对全车乘客展开演讲。
在弟弟带头成功地做了微演讲之后,杨潇受到了鼓舞,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微演讲主题活动。她选择站在公交车中部的位置,拿出用毛笔画的华师大校徽,开始介绍:“大家过年好,我是来自华师大大二的学生杨潇,今天我要为大家做一个微演讲……”车上的人不时点点头,微笑着注视着她,连售票员也好奇地询问此次活动的缘由。
这个小小的活动也让队员们明白,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也许并不是做事的能力,而是迈出第一步的勇气。我们要学会有勇气面对新的挑战。
第二站——向莆高铁
微主题:“向莆铁路”的沿线关键词:相信
受到杨潇同学活动成功的鼓励,2月2日下午1时许,李杨开始了她的微公益演讲活动。她要在向莆高铁上介绍自己所在高铁沿线的风景。然而她担心的却是另外一个问题,高铁毕竟与公交车不同,送餐和推销的推车在走道上来来往往,许多长途旅行的乘客也需要在座位上休息小憩,因此在高铁上面对乘客演讲看起来似乎是那么不合时宜。
思索再三,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杨还是开始了她的演讲。“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啦,我是李杨,来自华师大,大家熟悉我们现在所乘坐的高铁吗……”。也许因为时间不适宜,很多乘客面露倦容,无心听讲。如果继续讲下去,不仅演讲效果达不到,也会打扰乘客的休息。于是李杨同学改变计划,将演讲活动改到下午三点进行。
3点钟,依旧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杨继续自己的演讲。这一次乘客们的反应出乎李杨的意料,大家都在认真地听着,还不时地投来赞许的目光。这是对此次微演讲活动的最大肯定。
第三站——华师大校园
主题:活动分享关键词:智慧
寒假结束,实践团队的三个小伙伴在华师大校园聚首,分享了各自的活动经历和感受。大家都坚定了自己以后继续参加此类活动的信心,也从自己的经历中对这次实践活动做出了几点经验总结:
1、演讲内容要有亮点,除了接地气外,语言的生动幽默也是非常必要的。
2、时间控制在列车平稳行驶的过程中十分重要,要避免到站下车或者总是钻山洞之类的场合,同时避开午休时间,以免打扰到其他乘客休息。
3、选取无线话筒、小蜜蜂或者在手机上装上扩音软件,提高音量,尽可能让大家都能听到。
4、可以采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对刚才演讲内容提问,以抽取“不等值红包”的方式进行奖励,从而达到一个反馈的效果。
5、创造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演讲这种单一的形式。比如:可以通过单口相声或者双口)相声,歌唱表演等形式开展活动。
许许多多的创意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来的,我们在实践中浅浅摸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智慧的重要性。
此次“华师人在路上——微公益演讲”活动不仅向旅途中的乘客们传播了知识,带去了温暖,也传递了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实践团队的三位成员从此次活动中收获了勇气和经历,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体验
通讯员:12级英语专业詹璐
2014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