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母校实践


 孟院本科2013级化学1班 刘雨松

 

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敢于接受挑战是一种基本的素质。同时,作为华东师大的一名光荣的免费师范生,未来长期从教的信念鼓励着我尽快投入到社会中,以实践来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是我第一次社会实践,酸甜苦辣,回味无穷。

 

酸 -时光的流逝

镜头一:重返校园

怀着急切的实践之心,在回到家的第二天,我便投入到实践当中,重返到我的高中母校——四川省绵阳中学。绵中校园里,一切依旧,好似一位老友等着我带来大学的新气象。依旧是那熟悉的一幢幢红房子连成的教学楼,静谧、踏实。


 

 

 

镜头二:一堂课的回忆

翌日早上。我悄悄抽了凳子坐在教室后面,聆听赵老师的化学课。

老师正对着他这届的学生们讲着氨气和铵盐。黑板上写满了他娟秀的板书,学生都认真地记着。恍惚间,似乎看见了从前的自己,怀揣着一颗为未来奋斗的心,认真听讲、埋头苦读。


 

 


镜头三:晚自习·小练习

学校依旧每晚安排三节晚自习。安静的教室只听见唦唦的笔迹声,那是求知的声音,又是对大学憧憬的声音。我跟着学生们一起做当天布置的化学作业,做着绵中人最熟知的“小练习”,我又一次联想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教室里飞窜的“小练习”纸张,是我们每日作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亦是考前复习的法宝。

 

甜 -探访恩师

探访母校恩师是贯串我社会实践始终的。很幸运的是,除了数学老师依然一直带着高三党,我没能访到,其他老师都很顺利地见到了。初逢物理老师时,她正耐心地给学生讲着绳端问题。想着高一时自己的物理也曾差过,心中难免生出几分对这个学妹的同情。

物理老师依旧唠叨地向我讲着接手新届学生的感受,语间透露出对我们原来班上每位同学的怀念。向她讲着我的大学生活,对大学教育、师范教育的认识,我逐渐发现,我和老师们共同的话语越来越多,这是在高中不会有的。


 

 

结束时,老师不忘嘱咐我在大学里也要好好努力,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充实自己而非消极度日。这让我受益匪浅。

 

 

辣 –火热的实习

镜头一:批改作业

我起了个大早,办公室里还没有一个老师来。前一天的作业已经被课代表收好,堆在赵老师的办公桌上。我便赶紧坐下来,真正以一师之身份,趁赵老师没来时批改一些。

 

起初我是每份作业从第一题改至最后一题,可是改了约十分钟我觉得这样的批改速度过慢,于是我采用选择题加第二卷每个小题“流水线”批改法。这样下来,准确率提高了不少,并且我也能一下子意识到学生哪个题错得最多,错误答案一般写成什么。这是从第一题逐个批改所达不成的效果。


 

 

 

镜头二:“下水”教案

写教案是一堂课的基础,是师范生的必备能力之一,乘两节课的空余,我开始试写一份《硫酸、硝酸》的教案。

第一次试写教案,诸多不顺,导致教案里面知识排列的顺序经常被我颠倒,并且很多地方都是写到后面才想到前面遗漏了一些知识并未写上。于是我将之前写的提炼出一个总纲,明确结构和具体的知识点、模拟实验应出现的顺序,在备第二课时《硝酸》时,采取了类似的大致架构,写下来便得心应手,也未修改多少了。


 

 


 

镜头三:我的第一次课

通过与学生几日的相处,他们对我渐渐熟悉。我也能够很自由地穿梭于他们的教室而不感到拘束。看来,与学生很好的相处也是重要的。

无比幸运的是,下午有我争取到的第二节课:评讲昨前日的作业。虽然是班上这几天补课的最后一节完总的化学课,但我还是非常认真地给我的“学生们”上完了。课堂上纪律出了意料的好,也许是我很有震慑力吧。

一堂课下来,下了课不断有学生围着问我问题,且都称我“老师”。这让我充满了成就感。

 

回味无穷

这一次执教虽然历时不久,但是作为整个大学四年的假期社会实践,才只是个开始。我想,这不仅是一次无偿的、公益的助教,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

在恩师面前,我不仅学到了他们在假前补课期依然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的精神,更学到了板书的技巧,招呼纪律的技巧,成绩分数的分析等,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第一份作业蓝本,第一次批量批改作业,第一份教案,第一次试讲……

在今后,我还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也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真正踏入社会,就已经体会社会的某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