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三站 我的寒假实践纪实


 


一、学教相融

梦想三站之校园站:回访母校(学教技,话师涯)

大学生群体的实践大多与到访校园紧密相连,而我对于回访母校更是情有独钟,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项目,但仿佛是必不可少一般。从上海回到青岛,第二天我便迫不及待回到母校,入校时严格的盘查也昭示着,这已是学弟学妹们考前复习的最后一日了。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因小小的忙碌而静谧到令人不忍放开脚步。而我,就在这平凡日子的平凡早上坐进高二化学陈老师的课堂,以学为基,迈出了社会实践第一步。两节课的时间,与其说倾听化学的声音,不如说是领悟教技的深意,从两课相同的内容中,从同学们不同的表情里,我寻觅着,由师到生不同角度的感悟。我在黄岛区第一中学,聆听,学教技。


 

 

午餐后,跟随老师参观了学校新发展。我站在教师风采展板前憧憬未来的职业生涯,走在学生学农基地里感悟为师从教的哲理,又十万个为什么一般的好奇新建美班的管理体制,深切感受到师生艺体活动的丰富,也意识到托起明天的太阳是一份什么样的责任,体会着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所需要的技能。我在黄岛区第一中学,观察,由教技到师涯。

大概被卷入冬学热潮的氛围之中,我与陈老师从母校特色的“136”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全省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工程普高课改、家访技巧、教师问卷评估,一直聊到华东大与孟院免师政策。漫话师涯中,我了解了本市免师招聘的流程与要求,并且对于成绩、教师技能,科研、公益、心理研究、组织能力等方向如何权衡能更优秀这一问题也有了专属自己的答案。我在黄岛区第一中学,交流,话师涯。

学教技,话师涯,梦想的第一个站点在倾听、观察与交流中就这样初具雏形。

 

二、学教相融

梦想三站之校园站:一日助教(实践与反思)

校园第二站,小小实习生的一日助教实践可以说是精彩而充满遗憾的。

批改试题并不是件陌生的差事,一百零几份模拟卷在熟练地勾勾划划中不一会儿就大功告成。正沉浸于喜悦之中,却意识到经我之手的卷子,着实像参照标准答案进行了简单判断后的流水线产物,停留在学生水平。原来实践中的自我定位真的很关键,对比之下,陈老师所做的才可称为批改吧。

课间的自己,迟迟不敢主动要求帮忙答疑。这时才发觉,自己值得提高的不仅是教师技能和知识体系,还有更重要的勇气和自信心。直到问题目的人多了,大家等在一旁,自己才庆幸有了契机,真正进入了教的状态。其实实践本应是自我创造机会,这样的犹豫并非热情不满,而是因生疏了课本造成的自信不足。作为爱师乐教的孟院人,未来既已明确,就该坚持与高考同步吧。


 

 

而一日助教的的遗憾之处,便是仅有一日。由于计划有变,新的平台随着时间的挪出展现在面前——申请监考与网上阅卷。可惜由于自己未能积极跟进,最终两个计划都没有实现。在家不安的坐等显然是错误的,很多时候,错过,就只因一通未拨出的电话。实践需要效率,犹豫与拖延只会磨损奔跑的热情。

 

 

 

 

三、学教相融

梦想三站之乡村站:家乡访户辅导(教)及倾听假期作业的心声小走访

 

临近年关的28日于我的寒假而言是个不同寻常的开始,“蓄谋已久”的我拜访了家乡上丁家洼村退休的老保管员丁爷爷。丁爷爷热心的为我的访户辅导计划提出了建议,并提供了辅导对象的大概信息,充实的实践活动在小小的乡村悄无声息的展开了。

我的家乡是一个移民村,历史上仅有过一个假期辅导班顺利开课,在父母无力辅导功课的情况下,孩子们求知若渴。村里面上学的孩子尤其是初中生面临着中考这决定命运的一搏。考虑到寒假的时间限制,我和决定到几户初中生家中走访,希望为他们的中考助力。

 

 

 

经过住处了解,29、30日,我带上了简单制作的访户辅导解题集进行了疑难记录,陪他们翻翻书,梳理一下生疏的考点,记录下他们想学习的知识模块。由于当场解决大题效率不高,我利用手机照片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题目,并约定年后回访讲解。

同时,我对被访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进行了“那些年我们做过的假期作业”小访问,发现了假期作业收效极低的现状普遍存在于没有条件请辅导、网络条件差的农村学生群体当中。由于此问题引起的共鸣,好学的孩子们当时就拿出了空题颇多的《寒假园地》提问起来。想当时假期作业没收获的问题确实也是自己的极大困扰,就算是在有了网络条件的高中,也没有那份遇题就查的积极性吧。

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独自实践的进行还是遇到一些难题。调皮的初二的孩子听的心不在焉只着急知道答案;有的孩子更想完成抄写作业表示还没有额外学习的余力;“高大上”的题目难倒了自己;家乡网络不通;英语辅导偶尔遇到生词;就连拍照留念也常遭到婉拒。在这些前期难题当中,英语辅导的问题也点醒了自己,英语可是音标不熟的孩子的硬伤,于是之后的辅导中我留心要求一起看看英语,念念生词,帮他们提前预习。

 

利用孩子们年初走亲访友的时间,我将二十几页彩纸组合而成的解题集题目一一写了解析、标注,利用手机上网查询涉及的模糊的概念、公式,通过QQ、电话请同学们帮忙解答想不明白的题目,这才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细处。庆幸的是,这样的过程不仅让我重拾了、升华了很多知识,而且让我回忆起、体会到了易考易错点的所在,从而可以帮助孩子们突破一类题目的瓶颈。更重要的是,向同学们的请教与交流引起了身边更多人对公益的兴趣,扩大了“梦想100”活动的影响力,还找到了主动帮助我的两位初中同学。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所有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家乡访户辅导的回访阶段,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家家户户进行顺利,手中的解题集也渐渐薄了起来。每户讲题结束,几乎又都会因为我提起的高中或者大学而重新聊的热络。年味未散,书香伴着飘雪跨越1314,这样亲切愉悦一同学习的过程,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没有懒散过后沉重心理压力的不同寻常的一年。

无论是一小时的交流还是一整天的辅导,无论是小心翼翼的提问还是大胆的质疑,从小渴望着能上辅导班的乡村孩子们都珍惜着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离开发烫的电视机,放下手中的遥控器,一起想想学习,偶尔聊聊他们未来军训或大学的日子,家长世界里所谓不自觉的孩子也只是少个人按他们所适合的进度陪同着学习。沉溺很简单,而我希望哪怕有一人因为我的陪伴而感到充实。离开前,我留下标有地址和自己电话的小卡纸,留下装在美美信封里面的小小祝愿,相约今年的夏天,考后见。

初三的小妹妹到我家问问题,她说,“以后也想真正的做实践,而不是每年捡捡垃圾扫扫街道填填表格,因为,很快乐。”她的到来,暖人心怀。

 

四、尾声

从一个人的实践到一群人的行动,我深切体会到这样一句话,教学是技术向艺术的靠拢,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该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而把握学生心理,知其所须及所需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小小实践,承载心愿。感悟走访,了解高中生心理,能为家乡的孩子们尽一份心,也是小知识与大温暖的分享与互给。通过助教微公益,我希望能够传播实践精神,感受师大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看向民族与社会的发展。有了初次实践经验的积累,相信微公益的路,可以越走越远。

2013级化学2曾雪娜

2014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