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如何面对新时代挑战,争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未来教师应如何做时代的弄潮儿,努力为祖国培育有理想信念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新时代教师如何在课堂内外找到育人的新思维,让情感经过逻辑的、理性的力量固化变成情怀?
2021年11月3日,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孟宪承书院联合举办的“孟院讲堂”第31讲迎来全国“最美教师”、正高级教师陈明青。陈老师与孟宪承书院第四期“青马工程”学员、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等近400人,以线上线下交流探讨的形式启迪未来教师的智慧、熏陶其育人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许瑞芳老师作开场介绍,孟宪承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吴薇聘请陈明青为孟宪承书院“三全育人”校外导师,并为她“云”颁发聘书。
埋头苦干时不忘“抬头看天”
陈明青以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了她2019年参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经历,深入浅出地引出“新时代教师的时代重任”这一主题。新时代教师承担着为国育才、立德树人的重任,这就要求未来教师在忙碌于一线教学的同时,还要学会“抬头看天”,研究党和国家立德树人的指向,始终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内涵式发展命题。面对时代的浪潮,人民教师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同时,不忘思考如何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为之不断奋斗。
在课堂上做到情理交融、师生共情
情理交融是丰富课程形态的重要形式。陈老师特别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师生共情,在把握思想起点中说理;创设情境,在助推逻辑思辨中明理。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在“信”,只有让学生亲历自主辨识和分析的过程并做出判断,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价值引领。她以指导学生开展“北外滩社会调研”为例,生动说明教学要创设情境,强化逻辑思辨,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在树立信仰的道路中拾阶而上。教师要时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可以通过课前与课后的体验式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起点因材施教。
大中小一体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纵向贯通
陈明青启迪现场师生思考“一体化”和“大思政”的概念,倡导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开设课程,做到纵向贯通。她用一张2018年以来上海市开展的“大中学幼一体化”展示活动的列表,清晰展示说明了“纵向贯通”的同时要做到“横向融通”,各门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纵向一体化,针对学科的知识逻辑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横向一体化,通融其他学科,通过不同学科间的协同作用,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同一主题进行教学,做到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学生理解背后的情感和精神,更好呼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变化。
陈明青以“同课异构”、“模拟提案”、“记者采访学生”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实践经历,生动讲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情理交融,师生共情,发挥思政课育人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立足新时代,要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尽管因为疫情防控要求,陈老师临采取线上方式讲课,但她充满激情的生动授课,依旧让本次讲堂气氛热烈。在师生互动环节,多名同学积极提问,与陈老师互动交流。她认真回答了未来教师对于教师发展、育人使命等的问题,进一步指出:“教师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培养好学生”,为新时代未来教师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未来教师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心。
学生感想
如何做好一名新时代的教师?答曰:师生共情,灵动课堂,关注现实。既要“求实”——关注现实;也要“创造”——灵动课堂。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是本分和职责;但怎么样做好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是值得我们一生去奋斗和探索的真知。希望未来的我们,都能谨遵前辈师者的谆谆教诲,用前人探路换来的经验,点亮更多孩子的心灯!
——2021级历史专业 郑媛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作为新时代的未来教师,我们也应该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提高自己的教师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趣味性,与学生共情,实施一体化教学。
——2021级中文专业 叶明珠
教师要注重唤醒学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使命担当是教师的本真德性和精神主体。教师唯有在践行使命担当中不断认识自己、觉察自我并实现价值自觉,才能真正担负起学生引路人的角色。
——2021级数学专业 钱成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天,要了解党和国家奋斗的方向和目标。如陈老师所说,不仅仅是总结出一个出彩的汇报主题,也要时刻关注国家政策,明确当下教育中最关注的问题,才能把握好主旋律,站稳政治立场,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级生科专业 郭欣灵
文:吴玉娟,马智远
图:顾佳懿,赵丽洁,黄薇曼,黄芸
指导老师:沙炜娟 张小小